8月13日漁行家第二次沙龍如期在福建長樂市漳港鎮百戶村池美官的養殖場順利舉行,這次活動得等到了各地網友的踴躍參與,來自全國各地十余位漁行家、養殖戶一起參觀了池老板的養殖場,并進行了深入互動交流。
池美官,從2009年開始養蝦,是當地有名的養殖好手,由于養殖成功率高、年年賺錢,朋友們都稱他為“蝦王”。去年第二造蝦,他在8畝水面的水泥池養殖場,創造了畝產6200多斤、純利潤1364360元的好成績,畝產和利潤都比周邊養殖戶高出一大截,這在南美白對蝦普遍難養的大環境下,實屬難得。更讓人稱奇的是,他目前承包的這個養殖場,曾經年年虧損,自從他接手后居然年年賺錢。今年他又在舊養殖場旁邊承包了40畝地,將修建成38口工廠化水泥池,預計9月便可投入使用。

池美官關于養殖方面的精彩分享:
|種苗|
由于這幾年養殖大環境惡化、苗種退化,蝦越來越難養,苗種選擇是養蝦成功的重中之重環節。為了找到好苗,每年投苗前,池美官都和周邊養殖戶組團去苗場集中地區蹲點選苗,漳浦當地苗場甚至遠至海南等地,常常一住就是一個星期,直到找到合適的苗為止。住在種苗基地方便了解蝦苗相關的信息,包括親蝦、幼體,孵化過程等方面的信息,實地了解信息會更充分更全面更真實,他每年養的都是一代苗,但并不一味迷信大品牌,傳說中再好的苗都要其親自看過才決定是否買來養,選苗注重的是蝦苗的均勻度、生長速度、活力等指標。
|池的建造|
當地很多養殖場是鰻魚場改造過來,相比之下養蝦比養鰻魚對排污的要求更高,需要將池底的坡度加大以利于排污,今年新建的40畝池,每口約500平方米/口,中間水深1.6米、周邊水深0.9米,全水泥工廠化養殖池,鍋底式排污,池面鋼筋框架大棚,整體造價高達約15~20萬元/畝。
增氧方面放棄了傳統的納米管增氧方式,每口池配備2臺2葉+2臺4葉共4臺水車式增氧機,起增氧和集污的作用(另備有純氧罐做應急用)。排污口的設計比較有特色,可以進行兩種不同的排污方式:1、在池外拔排污管C直接排體積小的糞便,殘餌,死藻;2、在池外拔管污管C并拉開排污口B上的鐵球,在排出糞便、死藻、臟水的同時,蝦殼、死蝦等體積相對大的雜物。

這套排污系統是池美官好友陳杰獨創的,排污、檢查有無死蝦都非常方便。

池底還有另一個出水口,在抓池底蝦的時候,可以通過這口個出口含蝦一起排掉,在外面的出口溝渠(如上圖)放個兜兜蝦,節省人力。
|水質管理|
養殖場離海僅幾百米遠,但養殖場并沒有直接埋管抽取海水,而是通過打井取水的方式,打井約20~40米深,井水鹽度約8度~15度,打井雖然固定投入大,但當地井水水質好,不需要沉淀過濾就可以直接使用,可以避免病菌等水源污染。
養殖前期在投苗約10天后開始排污、少量換水,中后期加大換水量,后期每天換水量約50%,平時排污一天一次,排污次數和換水量根據水體的透明度、水質,蝦體情況等情況靈活掌握,通過排換水,補充益生菌調水等方式,避免工廠化養殖中后期常見的水體氨氮、亞硝酸鹽超標等水質問題。
益生菌的使用:內服益生菌主要以乳酸菌為主。外用益生菌:早春主要使用芽孢菌和EM菌,夏天高溫期主要使用凈水的光合菌,冬棚蝦水溫低,基本不使用益生菌。

參觀人員現場檢測池美官養殖場水源,水質很適合養蝦。
|關于白便|
白便話題現在非常熱門,因為發生白便后很多養殖戶會轉換低蛋白的飼料甚至是紅薯等低營養價值的餌料來替代蝦料,這只是階段性的從減輕蝦的肝胰腺消化負擔的權宜之計,并不是說明高端的料比低端料容易得白便,從消化吸收和營養價值、生長速度等方面考慮,池老板使用的是過萬元一噸的高端料。白便最主要還是水質的問題,管理好水質很少出現白便問題,今年池老板的蝦還沒有遇到白便的問題,往年偶有發現,通過換水,投放典制劑處理水體,補充活菌,處理好水質,不用內服的方式白便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1.來源:農財寶典水產版;
2.作者:農財寶典-新漁網記者鄭燕云、賴就強;
3.農財寶典水產版微信號:ncbd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