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整個池塘生態中,藻類具有極為重要的生態地位。藻類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池塘水生態的穩定,從而決定了養蝦的成敗。
早春天氣特點是水溫低,一般在18-25℃,日夜溫差大、天氣不穩定。由于藻類的生長不但靠營養物質,還要有適宜的氣候條件,這就導致了早春做水培藻難,藻相不穩定,易發生倒藻,這也正是早春提前放苗常常會以排塘收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圖為早春培藻不佳出現泥皮
早春養殖南美白對蝦對水質不要過分苛求,施肥尤其要慎重。
由于低水溫時微生物與藻類生長繁殖相對緩慢,這就造成水中的氮循環相對很低,導致有機氮容易積累在水中。如果因急于肥水而施肥過量,或頻繁追肥,一旦水溫回升,很容易出現水太濃、pH升高、倒藻等等副作用。
活菌的生長繁殖,雖然也受到水溫的影響,但相對藻類,對水溫的要求更低,且在低陽光照射條件下相對也能正常生長繁殖。因此,我們建議早春做水培藻,應堅持以菌養藻。
而且,在經過消毒清塘后,水中的菌藻基本被殺滅,或因自我保護產生了大量孢子沉到底泥,所以消毒后水透明清澈見底,看似一個純凈的水體,但是水中的原有營養物質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而隨后生長的菌藻是根據水中的營養素比例與底泥中的孢子來決定的,所以對于有機質多的或有害藻類占優的水源,在放苗前一定要用一次益生健+黑霸+紅糖,以達到降解轉化水中的有機物、膠體物質和氨氮等有害物質,促使有益藻類孢子萌發并穩定pH,然后再根據有益藻生長繁殖的營養素需求比例來調整水中的元素比例,這樣才能保證水的生態是有利于蝦生長的環境。
另外江蘇以北等北方池塘,由于魚蟲卵太多,早春施肥和倒藻所產生的有機物是魚蟲的餌料,有利于魚蟲大量暴長。

圖為水倒藻、渾濁誘發的EMS,導致對蝦出現浮游現象
早春定向做水,進而衍生穩定池塘生態的方法:
硬水:肥水前先用白云石粉10-20公斤潑灑,這樣可提高水體總硬度、總堿度,有利于穩水;而且這步驟既可提高底土的礦物質,又能提高水體的總硬度、總堿度。這步驟對水軟的黑膜塘特別關鍵!
定菌:所謂“定菌”,就是使用有益菌定向構建池塘水生態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通道,定向建立穩定的有益活菌生態系統,最終達到水體微生態(菌藻相)的良性動態平衡,以確保物質能量傳遞的暢通,減少產生有害物;其目的是為有利于隨后培藻。
土塘定菌:用養底王5畝/包或黑金神5畝/包+紅糖4-6斤/畝。
黑膜底高位池與工廠化養蝦定菌:用活菌王3~6毫升/立方米+肥水型益生健0.2~2克/立方米。
定菌后1~2天即可弱光選藻。
具體操作:黑霸2~3畝/包全塘潑灑,放苗前后2~3天根據水質情況可重復1~2次,以強化穩固水體生態。
以上三個步驟可以分開使用,也可以在同一天使用。
圖文/朱行超
整合編排/辛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