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蝦塘進水口(資料圖)
鹽城地區一些養殖淡水南美白對蝦多年的老技術員(又稱土專家)形成一個普遍觀念,認為對蝦養成后期不能排換水,否則蝦會發病,嚴重的能導致絕收。本人認為這個觀點完全是錯誤的,下面就來探討探討。
南美白對蝦養殖后期,隨著個體增大,池塘養殖密度越來越大,投餌量也增大,加上前期養殖的殖餌、糞便、動物尸體、水體有機物的沉積腐敗,如管理不當,底質惡化達到最嚴重的時期,水體富營養化,PH值、亞硝酸鹽指標普遍偏高,蝦極易發病,少則減產,多則甚至前功盡棄。剛開始養殖的養殖戶(就是以后的土專家)看到水質惡化嚴重,第一反應就是想到換水,但他們往往缺乏經驗,換水不當,一換就換很多水,一下子讓富營養化的水體掉大部分,而且底質依然惡化嚴重,此時蝦的應激反應達到超過臨界值,就會大批發病直到死亡。但那時因缺少農村技術員,這些養殖戶只是機械的認為蝦死亡與換水有關,有些年份后期就不換水,運氣好的話,有可能發病少,或不發病,長期下去就形成了后期不能排換水的觀念。
其實他們錯就錯在大排大灌。打個比方,就比如人的感冒,人從氣溫高的南方一下子到氣溫高的南方氣溫低的北方容易感冒,而從氣溫底的北方一下子到氣溫高的南方也容易感冒,這是因為溫差太大,超過了人體的適應范圍引起的。同理,對蝦突然從水質差的環境突然換到水體好的環境,不但不會體質變好,而且會因環境變化超出的他的忍受范圍而大規模發病。這其實就是蝦的應激反應。
成蝦養殖到中后期換水其實是必須的,除非前期管理得相當到位,水體自凈能力相當高。在大部分情況下必須勤換水,但換水忌大排大灌,每次換水量以不超過10公分為宜,少量多次,讓對蝦慢慢適應,減小他的應激反應。同時輔以水體消毒,施益生菌、底質改良劑,達到穩定水質,改良水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