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如東縣東凌鎮季老板有55張蝦棚,每棚0.7畝,水深70cm,每個棚有增氧氣頭10個。4月3日放苗,一個棚4萬苗,清水放苗,水源為少量河水及地下井水。
5月12號發現棚里水渾,水肥不起來。到塘口去檢測水質,發現棚里水泥漿渾,透明度低于10cm。對蝦狀態良好,每天喂料2餐,一餐4斤。水質指標pH8.2氨氮0.6亞硝酸鹽0.05,鏡檢水里藻類少,雜質比較多,取水放置片刻,瓶底有沉淀。此后使用氨基酸肥水膏配合芽孢桿菌肥水無效。

二、案例分析:
1、養殖前期,分池放苗或直放苗,大多都是清水放苗,且主要使用地下井水,缺少藻種和菌種。隨著蝦苗的不斷生長,部分蝦苗還會以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餌料,導致水中很難建立穩定的微生態。
2、季老板池底為黃泥底,水體中缺少大量的碳源及礦物質,水的總堿度偏低,水體的自凈能力和緩沖能力較弱,是引起泥漿水的主要原因。
每個棚的增氧氣頭少,增氧水平較弱,不僅會影響肥水效果,同時水位較低,底部缺氧也會引起對蝦游使水變渾。
三、處理方案及結果:
建議客戶先換一部分水,然后第二天“好水解毒寶”3棚/瓶。當天晚上“藻潤”5棚/桶+“綠藻源”2-3棚/瓶+“藻精靈”1棚/瓶當天晚上浸泡一夜,第二天使用。
先讓客戶用10個棚和他自己使用別的廠家的產品做對比,并且告訴客戶,如果3天水色沒怎么轉變,在按照原來的用量繼續用一遍。
5月17號回訪,發現棚里的水色比原來要好多了,帶一點綠色。后續回訪,水色逐漸好轉,透明度變高。

四、好潤百科:
1、泥漿水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處理?
主要原因:
(1)水質偏瘦或蟲多,缺乏藻類菌類,水體自凈能力較差。
(2)水生動物活動:野雜生物(鯉科魚類、小龍蝦等)活動頻繁。溫棚養殖水體小,中后期規格較大,大量活動(缺氧、中毒、爭料)。
(3)底質惡化:晝夜溫差大,底熱底缺氧引起“返底”。
(4)天氣影響:降雨、臺風等惡劣天氣后,引起水對流劇烈或“倒藻”。
(5)底部增氧設備(納米增氧管、增氧氣盤)功率過大,引起底層水劇烈攪動。
(6)水體總硬度(鈣、鎂)偏低,絮凝作用較差;總硬度偏低,水體緩沖能力較差。
(7)使用過殺藥(殺蟲藥、殺藻藥等)后,未及時進行處理。
(8)壩堤不堅固
危害:
(1)缺氧。
(2)會逐漸產生氨氮、亞硝酸鹽等毒素,同時底質中的毒素會溶解到水體中,引起對蝦中毒,蝦須、尾扇發紅,易趴邊,吃料差,蛻殼差。
處理方案:
(1)根據水渾程度,適當選擇處理泥漿渾的藥物及方法:
①輕度水渾:上午“好水底毒凈”化水全池潑灑,晚上干撒“超能粒”。
②中級水渾:上午“好水底毒凈”+“神力碳”或“給力”全池外潑,晚上干撒“超能粒”。
③嚴重水渾:使用“速清”、“新速清”、“好潤藍”絮凝雜質,凈化水體,同時要配合增氧類藥物“氧生源”、“氧丹”。
無論是那種,處理后2~3天,一定要及時補肥補藻,穩定水體,預防反彈。
(2)因水生動物活動引起的水渾,除減少來源,嚴重泛濫時可用藥殺滅。
(3)會增氧,定是開關增氧設備,溫棚養殖建議采取“多氣頭,弱充氧,小氣泡”。
(4)如果出現氨氮、亞硝酸鹽時,需要同時降指標,“新亞硝克星”+“速立安”+“亞硝菌克”全池潑灑,同時多注意增氧,白天“氧生源”,晚上“超能粒”。
2、肥水放苗與清水放苗的選擇。
建議肥水放苗,除非極特殊情況。
清水放苗的缺點在哪里?
(1)外塘養殖中,水透明度高,容易生長青苔、地皮。
(2)外塘養殖中,水質情況容易受到天氣變化的影響,水質不穩定,“氣泡病”和應激反應發病概率升高。
(3)水體中缺少餌料生物,氧氣及餌料供給不足,嚴重時會造成缺氧,游塘及大小分化等現象。
(4)對蝦的生物學特性是不喜強光,清水會影響對蝦的正常生理活動及攝食。
(5)有機質的大量積累,水體氮循環出現問題,會逐漸產生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
(6)水體自凈能力較差,清水易渾、易變。
(7)溫棚養殖,清水保溫性能較差。
(8)溫棚養殖,早期清水養殖,到了中后期,水難肥。
相對于清水放苗肥水放苗的優點在于:
(1)藻相和菌相平衡,增強水體的穩定性,穩定PH值;
(2)溫棚養殖過程中能夠有助于保溫;
(3)增加水體的的自凈能力,增加水體通透性,消除水渾、水黏的現象;
(4)培養餌料生物,降低餌料系數;
(5)藻類能產生大量的氧氣;
(6)白對蝦不喜強光,肥水后能夠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