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5年的初夏天氣就像“重慶火鍋”的話,今年的3月份到5月份的天氣則猶如小孩的情緒,時而狂風暴雨,時而烈日當頭,讓人捉摸不定。就這種天氣,可大大難為我們南三島的養殖戶了,下面讓我跟大家分享下南三島目前土塘混養模式養殖戶的苦逼生活。
土塘混養模式
今年整個南三島的混養塘養殖戶已經全部放完了蝦苗和大部分的魚苗。第一造放蝦苗到大概在6萬/畝左右,從三月開始到目前已經放了3造苗,每個月一造,例如一口40畝塘,三造蝦就放了700萬苗,不熟悉南三島混養模式的朋友可能就覺得瘋了,但是這里面大有文章。
因為除了放蝦苗,在增氧設備齊全,換水條件優越的條件下,南三島的養殖戶一般都會放個2200條/畝的黃鰭鯛苗和1600條/畝的籃子魚。就這樣?當然不是,養殖戶還會放幾千條我們這里俗話說的“沙古頭魚”和幾百條金鯧魚等等。所以混養塘放那么多蝦苗一方面為了提高蝦苗的存活基數,另一方面就是為各種魚類提高混養飼料之外的“海鮮大餐”。
在這個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環境中,病蝦和弱蝦很快被吃掉,同時也切斷了病源的傳播。以下就是筆者一個混養養殖戶朋友的池塘水色圖。他的混養塘一年里都能保持著比較好的水質。
當然,南三也有水源條件比較差的混養塘,一般這些養殖戶就會調整養殖結構,例如去掉籃子魚,改為“黃鰭鯛+蝦+蟹+金鯧魚”混養。不過前提是縮短金鯧魚的養殖周期,我們通常都是使用海水魚膨化料加混養料組合使用,金鯧魚的養殖周期為2個半月,大約3兩就要出魚,然而蝦也是要分批出,一般大概40~50頭規格的蝦,以防止密度過高而導致魚蝦缺氧。
常見的混養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說完了南三的養殖模式,現在跟大家分享現在我們80%的養殖戶混養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①出現甲藻的問題導致蝦偷死,這也是目前各個海灣存在比較普遍的問題。筆者的解決方法就是通過不斷換水和肥塘培綠藻。

②經常下暴雨引起的弧菌爆發造成蝦感染導致的紅體偷死。筆者的解決方法主要是使用過硫酸氫鉀消毒和使用一些腐殖酸鈉。

③第三問題是高溫的時候水色偏黃,導致蝦偷死。這個問題筆者的解決方法只能通過大量換水。
簡而言之,南三島目前養殖情況可以用一道家常菜來概括——“苦瓜炒蝦仁”。在尋常人家眼里,苦瓜炒蝦仁可能是美味可口的,但對于南三養殖人來說,這是形容蝦偷死嚴重的代名詞。以上筆者養蝦目前所遇到的苦逼生活,跟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能對大家有用。
1、來源:水產熱點(Shuichanredian)
2、作者:張文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