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我國對蝦養殖業的興起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隨著對蝦工廠化人工繁育技術的突破,對蝦苗種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為對蝦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促使我國對蝦養殖進入大發展時期。當時北方地區的主養品種是中國對蝦;南方地區的養殖品種在1985年以前以墨吉對蝦和長毛對蝦為主,兼養部分中國對蝦和斑節對蝦,1985年以后,國內斑節對蝦人工繁育技術獲得突破,開始改養斑節對蝦。
隨著我國沿海地區對蝦養殖面積的迅速擴大,精養程度的不斷提高,對蝦養殖業的無序發展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開始顯露出來,導致沿岸水域出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對蝦病害頻繁發生。1993年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病在全國范圍內呈暴發性流行,感染率高,病情發展快,使對蝦養殖業蒙受巨大的損失,全國對蝦養殖年產量曾一度下滑到4萬噸左右。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南美白對蝦育苗技術逐漸發展,市場也開始嘗試養殖南美白對蝦。到2000年南美白對蝦取代了斑節對蝦的養殖地位,成為主流品種。
早期對蝦養殖利潤豐厚,飼料企業少,幾乎無競爭,加上當時進口魚粉價格便宜,蝦料的配方設計采取了高魚粉、高蛋白的思路。雖然對蝦養殖品種幾經改變,但蝦料的產品定位并無太大變化,現在南美白對蝦飼料的定位仍然延續了早期對蝦飼料的配方設計思路。本文就此情況分析南美白對蝦飼料定位的誤區與思考。
2、南美白對蝦飼料定位的誤區
2.1誤區一:蛋白虛高,不適合南美白對蝦的營養需求
前文提到,南美白對蝦飼料定位時直接延續早期對蝦飼料配方設計思路,并未考慮南美白對蝦的實際營養需求。
如表1、表2所示,南美白對蝦的蛋白需求相比斑節對蝦要低,且中后期蛋白需求更低,而市場上的主流廠家蝦料蛋白一直維持在38~42%的水平,且多年沒有改變。這在蛋白原料(魚粉、豆粕)價格低廉時并無問題,但近年來魚粉、豆粕價格漲勢兇猛,蝦料廠家為了滿足標簽蛋白的需求,不得不使用其它低質蛋白原料。

2.2誤區二:蝦料原料品控標準低
蝦料原料品控標準低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大量使用無國標且難品控的原料(見表3)。
(2)蛋白原料品控指標下降,主要表現在魚粉、魚油等原料的選用上,由于原料價格暴漲,廠家為了控制成本,蝦料所用的魚粉經歷了進口超級魚粉→進口普通魚粉→國產魚粉,魚油經歷了進口魚油→國產魚油的過程,相應針對魚粉和魚油的品控標準也一步步放寬(見表4)。

2.3誤區三:通用性蝦料打遍天下
蝦料廠家一般只有3種高檔蝦料配方,蛋白水平分別為42%、40%和38%(2013年由于養殖成功率低,往年在養殖后期大量使用的38%蛋白蝦料銷量極低)。廠家再通過生產工藝處理成粉料、0#、1#、2#破碎料、2#和3#料。
由于蝦料配方結構非常簡單,養殖戶在實際養殖過程中會階段性拒絕使用蝦料投喂,比如在放苗初期,大部分養殖戶選擇通過肥水培育天然餌料,而不是投喂商品蝦料,主要還是因為蝦料廠家沒有適合這一階段的商品料。
由表5可知,苗場所用餌料營養非常高,且所用原料都是優質易消化的,但42%的商品蝦料與苗場料營養跨度太大,原料品質下降嚴重。在蝦苗從苗場轉移到養殖池塘,環境改變,蝦有應激的情況下,使用42%蛋白的蝦料顯然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所以養殖戶寧愿通過肥水培藻來解決這一過渡問題。但實際養殖過程中,養殖戶的養殖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很多養殖戶肥水培藻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因此導致一批蝦苗養殖失敗。
另外在放苗后40天內,是南美白對蝦養殖高風險期,此期間如果蝦發病,死亡率高,蝦規格小,養殖戶選擇出蝦,基本無法挽回前期的投入,同時時間也被消耗掉。所以養殖戶對此期間的蝦料有較高的要求。在實際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現蝦有發病狀況,養殖戶一般選擇停料、減料或者使用魚料甚至鴨料,同時在飼料中拌藥品來應對。大部分養殖戶認為,在蝦已經開始發病的情況下,市場上的蝦料并不適合投喂。

3、如何做好蝦料產品定位
3.1原料的篩選和替代
目前蝦料廠家選用的原料標準更趨向于高蛋白、低價格,通過不斷壓縮配方成本的方式來滿足市場競爭所需,蝦料品質就不可避免地逐步下降。原料的篩選應回到其真實需求,選擇消化率高,毒素副作用小的原料品種,建立蝦用原料的數據庫。南美白對蝦幾種不同飼料原料的表觀消化率見表6。

科研單位關于南美白對蝦對原料干物質表觀消化率的研究進展:
(1)中山大學:魚粉(94.9%)>啤酒酵母(88.4%)>豆粕(81.3%)>蝦頭粉(81.0%)>小麥蛋白粉(79.5%)>花生麩(78.6%)>棉粕(高蛋白)(73.4%)>雙低菜粕(68.7%)>面粉(64.7%)>玉米蛋白粉(48.4%)
(2)華南農業大學:魚粉(94.9%)>腸膜蛋白粉(88.81%)>噴霧干燥血粉(84.76%)>花生粕(80.19%)>雞肉粉(71.06%)>肉骨粉(70.74%)>玉米蛋白粉(59.46%)>羽毛粉(44.71%)
(3)四川大學:花生粕(93.18%)>血漿蛋白粉(92.34%)>魚粉(91.62%)>發酵豆粕(90.89%)>膨化豆粕(90.82%)>小麥蛋白粉(89.32%)>大豆粉(88.95%)>玉米蛋白粉(87.89%)>蝦加工副產物(84.71%)>雞肉粉(75.00%)>肉骨粉(73.88%)
(4)集美大學:魚粉(93.93%)>豆粕(92.29%)>花生粕(88.75%)>飼料酵母(85.65%)>雞肉粉(83.92%)>肉骨粉(82.19%)>蝦頭粉(78.93%)>菜粕(78.32%)>烏賊內臟粉(70.87%)>血粉(69.13%)>棉粕(57.58)>玉米蛋白粉(55.74%)
蛋白源使用考慮優先推薦:
(1)動物蛋白源:魚粉>蝦頭粉>血粉>雞肉粉>肉骨粉>烏賊內臟粉>羽毛粉;
(2)植物蛋白源:膨化豆粕>豆粕>啤酒酵母>花生麩>小麥蛋白粉>菜粕>高蛋白棉粕>玉米蛋白粉。
另外南美白對蝦的氨基酸推薦量見表7。

3.2蝦用原料品控標準的建立
蝦用原料的品控標準混亂,一方面出于對原料的毒性物質危害認識不足,另一方面為了控制成本,廠家大多只進行一些易于操作好監控的常規指標品控,且魚粉、魚油、烏賊膏等原料的品控標準相比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所以要推廣優質高檔的蝦料,必須建立適合蝦料的原料品控標準。
3.3打破原有蝦料定位的局限
現在蝦料企業的配方師由于受到標簽蛋白和配方成本的聯合壓力,在設計蝦料配方時根本就沒有空間考慮南美白對蝦的營養需求和選用優質原料,大家都努力在有限的資源下將標簽蛋白湊足,同時控制在指定的配方成本內。所以要重新定位蝦料就必須打破以前的限制,否則重新定位蝦料就無從談起。
蝦料經過多年發展,其市場容量在特種水產品種中已遙遙領先,但由于市場競爭和錯誤宣傳,產品定位標準一直呈下降趨勢。這在以前養殖行情好的情況下,并無太大問題。但近兩年養殖成功率低,蝦料銷量大幅下滑,各個飼料廠家都在反思和創新。所以中小廠家必須快速轉變,如果固步自封,還用以前宣傳高蛋白,高折扣的營銷方式做市場的話,其競爭劣勢將逐步放大,直到完全被擠出市場。
4、南美白對蝦飼料定位的探討
基于南美白對蝦的營養需求研究,充分挖掘區域養殖模式下的市場需求,根據不同生長階段設計蝦料配方。建議將南美白對蝦飼料做如下市場定位:
4.1開口蝦料
賣點:促進免疫系統、消化系統等發育
目的:銜接苗場餌料到商品料
適合范圍:放苗后15天內
配方思路:制作高蛋白優質的飼料
大原料特點:采用優質易消化的原料
添加劑特點:滿足仔蝦各系統的發育
4.2防病蝦料
賣點:預防蝦病
目的:提高成活率
適合范圍:放苗10~40天
配方思路:制作低蛋白優質的飼料
大原料特點:采用優質易消化的原料
添加劑特點:提高免疫力,抗應激,抗病,消除緩解大原料的毒素副作用影響
4.3育肥蝦料
賣點:生長速度快
目的:快速達到上市規格,減少養殖風險
適合范圍:放苗40天后
配方思路:制作高蛋白優質的飼料
大原料特點:采用優質易消化的原料
添加劑特點:誘食,促進生長(完)
1、來源:《中大水生通訊》第51期
2、作者:廣州市誠一水產科技有限公司鄭小林/文
3、廣州市誠一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微信號:gzchengyi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