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蝦

                令南美白對蝦養殖戶頭疼的三大病毒(IHHNV、WSSV、TSV)

                編輯:   時間:2018-06-09   瀏覽:

                一: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毒(Infectioushypodermalandhematopoieticnecrosisvirus,簡稱IHHNV)

                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毒(IHHNV)為世界養蝦業主要病毒之一,在藍對蝦(Litopenaeusstylirostris)造成高達90%死亡率;而在白對蝦Litopenaeusvannamei)則引起矮小畸形癥候群(Runt-deformitysyndrome,簡稱RDS),成長緩慢且不齊,額角彎向一側,第六腹節及尾扇變形或變小,造成高達50%的經濟損失。
                IHHNV自1981年在南美洲的厄瓜多爾發生,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損失,據估計高達5–10億美元。IHHNV目前仍然普遍存在于拉丁美洲地區,為絯地區養蝦業的主要難題之一。
                IHHNV何時侵入亞洲地區已經不可考,過去為害亞洲養蝦業不大,但隨著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的擴大,IHHNV所造成的病變和經濟損失,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病毒特性
                1.是目前已知的對蝦病毒中顆粒最小的一種。
                2.屬于單股DNA小病毒(ssDNAParvovirus)。
                3.病毒粒(Virion)直徑約22nm(奈米),無套膜(Nonenveloped),20面體(Icosahedron)對稱的球狀顆粒。
                4.IHHNV感染對蝦的部位,包括外胚層組織,如鰓、表皮、前后腸上皮細胞、神經索和神經節;以及中胚層器官,如造血組織、觸角腺、性腺、淋巴器官、結締組織和橫紋肌。在宿主細胞核內形成包涵體。
                5.一般蝦苗場的消毒方式,可有效殺死IHHNV。
                6.IHHNV對乙醚(Ether)有耐藥性,在50%甘油(Glycerol)中保存在25–28℃下14天,仍然有感染性。
                7.IHHNV在感染的病蝦組織,保存在-20℃之下五年,-80℃之下十年,仍然有感染性。

                南美白對蝦在感染IHHNV之后,有可能終身帶原,并透過垂直傳染途徑感染子代,或透過食物鏈或互相殘食或水體而引起水平感染,其中以吃食病蝦的傳染性最高。IHHNV感染的南美白對蝦,可能成為終身帶原者。南美白對蝦任一生長期皆會受到IHHNV的感染,因此皆可以作為檢測的對象。
                感染病毒的對蝦有如下特征:
                1.矮小畸形為最明顯病征。
                2.額角彎曲或變形,觸角鞭毛變皺,蝦體表面粗糙或變形。
                3.蝦成長嚴重不均,畸形率和矮小率在30–90%之間。
                中國養殖基地 yzjidi.com
                IHHNV感染的對蝦生長出現的變形

                二、對蝦白斑綜合病(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

                其侵害的主要組織和器官是皮下組織、表皮角質層組織,觸角腺、造血組織。鰓、血淋巴器官、肌肉纖維質細胞、食道。胃的表皮與結締組織。同時在心臟、眼、神經及生殖腺組織中廣泛分布。胃部壞死最嚴重,其次是中腸、表皮及皮下結締組織。病毒寄生在對蝦大部分的器官,從而導致全身性系統性的壞死。

                病蝦反應遲鈍,空胃,不吃食,彈跳無力,漫游池邊或水面,頭胸甲上有明顯的針眼大小不規則的白色斑點,顯微鏡檢查一般為花骨朵狀的,肝胰臟腫大糜爛或發紅或體表發紅,幾天內就會有大量死亡。養殖蝦厭食,攝食減少或停止攝食,死蝦空胃。行動遲鈍,彈跳無力,靜臥不動或游動異常(圍著他邊在水面兜圈或在水中翻滾),這種行為上異常行為可在幾小時內重復出現,直到最后無力活動,腹面朝上慢慢沉到水底,或被其他對蝦吃掉。

                進行血象檢查,發現血淋巴細胞減少。血淋巴混濁。淋巴樣器官和肝胰臟腫大。血淋巴液凝固時間超過3分鐘。瀕死蝦殼變軟,血淋巴液發黃,不易凝固。病毒粒子散于細胞質中,并可在細胞質中繼續裝配。最后細胞解體,病毒粒子再感染周圍細胞。在腹部肌肉纖維之間有時也發現病毒粒子,有的病蝦在鰓和觸角腺中可看到血細胞變性壞死,包圍成結狀構造,其大小約為20-50um;淋巴樣器官有血細胞浸潤。在顯微鏡下可見,病蝦甲殼內面有直徑數毫米的白點,呈重瓣的花朵狀,外圍較透明,花紋較清楚,中部木透明,花紋著木清。白點在頭胸甲上特別清楚,肉眼可見。白點在酸中容易溶解。病蝦能在幾天內或1-2個月內死亡。環境條件不適宜或帶病毒食物及水中病毒粒子經鰓腔膜的微孔進入蝦體,引起爛鰓及全身病變。

                蝦苗自身攜帶病毒(一般在5~225px爆發)。水源傳播(病蝦的相互感染,進水或鳥類攝食病蝦后糞便進入池塘)。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攜帶病毒。

                發病原因與對蝦腸道內微生物群落有很大關系,在微生物群落穩定且有益微生物較多時,能維持對蝦免疫力水平,從而抑制病毒的感染。反之,微生物群落不穩定而遭到破壞時,就極易引起對蝦感染白斑病。水質指標(氨氮,亞鹽等)惡化或偏高引起的白斑病。天氣變化、突然換料、飼料質量差、纖毛蟲病等均會引起白斑病的爆發。
                中國養殖基地 yzjidi.com
                發病的白斑對蝦的頭胸甲

                三、桃拉綜合征病毒(Taurasyndromevirus,簡稱TSV)

                桃拉綜合征病毒是一種沒有囊膜,12面體的球形病毒,其直徑為31~32nm。Taura綜合征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已經測定,為10205個核苷酸的單鏈正義RNA,屬于小RNA病毒。它是感染對蝦的主要病毒之一,主要感染對蝦的上皮組織。

                感染病毒的對蝦臨床表現為尾部及附肢發紅,甲殼軟化,表皮角質層出現黑色斑點等特征,可以引起對蝦的大量死亡。

                該病毒自1992年在烏拉圭Taura河附近的南美白對蝦(Penaeusvannamei)體內發現以來,很快被傳播到北美、南亞,直到現在也是南美白對蝦養殖業中最為嚴重的病毒病原。在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至今仍是最為嚴重的病毒病原,并嚴重影響該地區的養殖業發展。
                中國養殖基地 yzjidi.com
                中國養殖基地 yzjidi.com
                正常體色的對蝦與發病的對蝦對照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