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剛,畢業于上海海洋大學,2014年4月入職通威股份水產研究所,負責惠州通威、茂名通威的配方管理和市場服務工作。長期走訪在市場一線,跟蹤飼料養殖效果、客戶反饋等,為公司產品的定位提供精準依據。近兩年來,公司的產品外觀全面提升、養殖效果居行業領先水平,得到養殖戶的一致認同。

水產研究所營養師王武剛
近年來,南美白對蝦蝦苗質量退化、水源污染越來越嚴重、養殖環境越來越差,導致南美白對蝦發病率越來越高,尤其是EMS的爆發使華南地區精養蝦的成功率低至20-30%,許多養殖戶為防止蝦病暴發,減小養殖風險,紛紛開始采用魚蝦混養養殖模式。這種養殖模式成功率高、風險小,雖不高產但穩產,有穩定的經濟效益,并且易于操作和推廣。南方地區的魚蝦混養模式主要集中在粵東(潮汕等區域)、粵西(湛江、茂名、陽江)、福建、海南、廣西沿海的土池養殖也有少量分布。
這種魚蝦混養模式有何優勢呢?首先,魚類的活動增加了水質的活力,改善了養殖環境條件,創造了較適宜的生活環境;其次,魚可吃掉病蝦,減少病原體的繁殖和傳播,有效控制對蝦發病傳染死亡,提高對蝦成活率;最后,魚類可以吃掉殘餌和有機碎屑,減少塘底的有機物質,減輕了池塘底質的污染,同時也減少了飼料浪費,降低了養殖成本。
一、養殖模式簡介
1.粵東地區
粵東地區混養魚類主要有草魚、鰱魚、鳙魚和烏頭等,蝦的養殖采用輪捕輪放模式。

2.粵西地區
粵西地區混養魚類主要有羅非和金鯧魚等,蝦一般一年養3造。


二、通威魚蝦混養料
目前通威魚蝦混養料主要集中在廣東地區,以1號料為主。

三、投喂管理
混養魚的數量較少時,放蝦苗后的10-15天內,不投喂蝦料,以混養料為主,之后逐漸增加蝦料投喂量;當蝦達到5g/尾左右時,按混養料:蝦料1:1的比例投喂;當蝦長到6.5-7g/尾時,全部投喂蝦料,一般一天2-3餐。
混養魚的數量較多時,放蝦苗30天內,投喂蝦料;30天-60天時逐漸增加混養料比例;60天后,完全使用混養料,一般一天2-3餐。
注:采用通威1號混養料加通威魚料的投喂方式,全程料比一般在1.15-1.3之間。
四、注意問題
1.品種搭配
魚蝦混養模式中,偏肉食性魚類如鱘魚、鯰魚等中下層魚類,往往會對蝦類造成大的傷害,在混養中一定要控制數量。同時放養這些魚種時,對蝦的體長應該達到4cm以上,不能過早放魚種,造成蝦苗損失。
2.養殖密度
采用魚蝦混養模式,種苗的投放密度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如何確定兩類養殖品種的放養密度,需要視魚種的特點、養殖條件、養殖習慣、市場需求等因素而定。
3.飼料投喂
養殖過程中,投喂混養料有利于保持養殖前期的水質穩定,減少調水產品和藥物的使用,但是養殖后期易造成水體過肥,亞硝酸鹽偏高,引起白蝦發病。另外在投喂方式上,如果魚數量較多,多采用投餌機投喂,而魚數量較少時則采用四周遍灑的方式喂料。
4、用藥選擇
由于魚、蝦對漁藥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在使用有機磷殺蟲劑、菊酯類殺蟲劑以及氯消毒劑、阿維菌素等藥物時要格外慎重。
5.水質調控
養殖初期以肥水為主,尤其是蝦苗下塘時一定要做到肥水下塘,魚苗在清明節前后放苗。由于水溫較低,池塘底質中有機質分解速度慢,此時可施用微生態制劑等用以快速肥水;養殖中期,隨著水溫升高、投喂量的增大,水體的肥度不斷增加,此時可根據情況及時使用調水劑,幫助分解過多的有機廢物;養殖后期,池塘中有機物非氧化分解沉積在底部,造成水體下層長期缺氧,可采取潑灑生石灰、底質改良劑,添加分解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的活性菌制劑或增加溶解氧等方法改善底質。
來源:通心粉社區
作者:水產研究所王武剛文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