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海縣第十農場一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面積9畝,水深1.5米,配備2臺3kw的增氧機,放養密度約8萬尾/畝。
2014年7月11日上午到店驗水,pH值9.0,溶解氧4mg/L,氨氮、亞鹽檢測不出,藻相以硅、綠、裸藻為主。老板反應池塘底部有大量白色物質,俗稱“白膜”,底部黑泥較多,發臭。該池蝦發病高峰期已過,但仍持續少量偷死,且蝦攝食狀況差,投喂0.3斤/畝2小時吃不完。中午到塘邊跟蹤發現情況基本屬實,該池塘之前死蝦較多,底部大量黑泥,黑泥上有白斑狀物質(圖1),鏡檢白膜主要以嗜硫菌(圖2、3)為主。建議馬上改底,當天使用“底居安”5畝/包。
7月12日,早晨使用“福地安”5畝/瓶,連續使用2天。
7月14日,池塘底部臭味基本消失,蝦只有零星偷死現象,白膜未見減少,蝦吃料速度加快,1個半小時吃完。
7月16日,白膜大部分消失(圖4),1小時內料凈,客戶開始加料,表示結果滿意。
分析:1、當地習慣上放苗數量大,預留出發病死亡數量,發病后處理簡單且不及時,所以造成底部大量死蝦,形成黑泥、白膜、綠膜(死藻)等污染物質。
2、“底居安”、“福地安”分解底部有機質,氧化發黑底泥,去除臟臭明顯。嗜硫菌是常在菌,池底臭味以硫化氫為主,當臭味消失,白膜即可消失。(十場水產藥店邵立早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