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蝦

                南美白對蝦兌淡養殖與病害防治技術

                編輯:黃富欽   時間:2018-06-09   瀏覽:

                  作者:黃富欽漳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南美白對蝦,學名凡納濱對蝦,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游泳亞目、對蝦科、對蝦屬、亞屬,是廣溫廣鹽性熱帶蝦類。俗稱:白肢蝦、白對蝦,以前翻譯為萬氏對蝦,外形酷似中國對蝦、墨吉對蝦,平均壽命至少可以超過32個月。成體最長可達24厘米,甲殼較薄,正常體色為淺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紋。步足常呈白堊狀,故有白肢蝦之稱。

                  主要形態特征:額角尖端的長度不超出第1觸角柄的第2節,其齒式為5-9/2-4;頭胸甲較短,與腹部的比例約為1:3;額角側溝短,到胃上剌下方即消失;頭胸甲具肝刺及鰓角剌;肝剌明顯;第1觸角具雙鞭,內鞭較外鞭纖細,長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約為第1觸角柄長度的1/3);第l~3對步足的上肢十分發達,第4~5對步足無上肢,第5對步足具雛形外肢;腹部第4~6節具背脊;尾節具中央溝,但不具緣側剌。

                  生態習性:南美白對蝦原產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魯北部至墨西哥灣沿岸,以厄瓜多爾沿岸分布最為集中。南美白對蝦具有個體大、生長快、營養需求低、抗病力強等優點,對水環境因子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強,對飼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達65%以上、離水存活時間長等優點,是集約化高產養殖的優良品種,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養殖對蝦中單產量最高的蝦種。南美白對蝦殼薄體肥,肉質鮮美,含肉率高,營養豐富。收成后其耐活力較差,所以大多是速凍上市的。

                  龍海市自1998年開始兌淡試養南美白對蝦以來,不斷探索養殖新模式,養殖單產、養殖效益不斷創新高,并通過2003年-2004年省級和2005年-2007年國家級“龍海市南美白對蝦養殖標準化示范區”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建設,目前全市養殖面積已達2.8萬畝,年平均畝產700多千克,共有南美白對蝦育苗場120個,年育苗量約620億尾。龍海市于2007年度經申請報批,以“南美白對蝦病害防治技術”為主推技術被列入省級科技入戶示范縣,該示范項目實施的地點位于龍海市東泗、白水、浮宮、東園、海澄、紫泥、榜山、角美等8個鄉鎮,共有示范戶150戶,示范戶總面積2902畝。在龍海市漁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領導小組及專家組的領導下,通過一年的科技入戶示范,龍海市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建設順利完成項目各項工作指標。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達96%以上,2007年示范戶南美白對蝦平均畝產為719千克,每千克平均成本為13.20元,比2004-2006年平均畝產增長49.1%,單位產量節約成本6.1%,通過科技入戶示范和輻射帶動,2007年全市南美白對蝦比示范前三年平均增加產量5803噸,產品達到無公害要求,同時,南美白對蝦養殖配套行業日益齊全,如對蝦配合飼料、漁藥、養殖投入器具、養殖供排水體系、養殖區供電、對蝦收捕運輸等行業,大大提升了該養殖品種整個行業鏈綜合競爭力,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發展和農民的增產增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養殖條件

                  (一)池塘條件:池塘面積一般以2-10畝為宜,池深為2米左右,水深可保持1.3米以上,池塘底質以沙泥或泥沙為佳,并有完善的進排水系統,三相電源充足。有條件的池塘最好設置中央排污設施或吸污設施。

                  (二)水質條件:南美白對蝦兌淡養殖環境應避開自然海水區域,土壤不受“三廢”污染,即:農業廢棄物、醫院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及垃圾污染。淡水水源充足,可以是地表水、山泉水或地下水,水源水質符合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池塘水質應符合“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

                  (三)池水準備:池塘經清整和消毒后,蓄水0.8~1.0米深,加鹽或消毒后的濃縮海水,使池水鹽度調節到2~8‰。苗種入池前先肥水,培育基礎餌料生物。

                  二、飼養管理

                  (一)苗種投放:苗種要求健康、活潑、規格整齊、體表清潔、體色透明、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游泳有明顯方向性、離水時有較強彈跳力;經PCR等方法進行白斑病毒等病毒抽樣檢測無帶毒;體長必須達1厘米以上;經淡化至鹽度3~5‰左右。蝦苗放養密度一般控制在每畝8萬尾以下。

                  (二)飼料質量與投喂方法

                  飼料應采用符合行業“NY5072-2002無公害食品 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標準的對蝦配合飼料,禁止使用海產鮮活餌料。使用藥物添加劑制成藥餌的藥物及種類應符合農業部《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中的規定和“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規定要求。

                  蝦苗入池半個月以內,主要以池水中的基礎餌料為食,輔投蛋羹、蝦片、對蝦0#、1#飼料等,蝦片、對蝦0#、1#飼料投喂量為每10萬尾蝦每天投喂25~30克,每次6~7克,每天4次。半個月以后,完全投喂優質的對蝦配合飼料。投放體長2.0~3.0厘米的大規格苗種可直接投喂配合飼料。具體的投喂方法為每天投喂2~4次,體長1~3厘米,投餌量占體重的10~7%;體長3~7厘米,投餌量占體重的7~4.5%;體長7~10厘米,投餌量占體重的4.5~3%;體長大于10厘米,投餌量占體重的3~2%。為準確掌握投餌量,每池應設置2~3個餌料臺,根據蝦體大小,每次投喂后1~2小時檢查餌料臺內的殘餌量,并根據殘餌量的情況結合天氣、水溫、水質適當調整投餌量,對蝦脫殼期間、陰雨天、或水質惡化時,應適當減少投餌量。

                  (三)水質控制:采取半封閉的養殖方式。放苗時水位0.8~1.0米,前期采用添加水,每天3~5厘米,加滿后根據水質情況少量換水。池水的鹽度保持在1‰以上。在對蝦的養殖過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鹽度和透明度、水色等理化因子來表明水質的化學指標和物理性狀,這些指標和性狀的變化直接影響對蝦的生長、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

                  1、溶解氧:每2000平方米必須配備2臺1.5千瓦的增氧機,應靈活開機增氧,以保證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底層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

                  2、pH值:調節pH的主要方法是潑灑生石灰和滑石粉,pH值低于7.8用生石灰調節,每畝用量5-15公斤,pH高于9用滑石粉調節,用量為每畝1-2公斤。

                  3、氨氮:在養殖過程中,要盡量降低氨氮含量,要把氨氮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調控的方法:一是適當施肥、培水,利用藻類繁殖吸收氨氮;二是投放有益的微生物制劑來降解水體的氨;三是采用投放沸石粉來吸附水中的氨。

                  4、硫化氫:調控的方法:一是開動增氧機增氧;二是施用有益的微生物制劑;三是施用平爐渣或高錳酸鉀。

                  5、亞硝酸鹽:調控方法:一是施用有益微生物與混合劑,改善底質環境;二是直接潑灑有益的微生物制劑;三是繁殖一定數量的藻類。

                  6、鹽度:鹽度是影響對蝦生長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養殖過程中,池水的鹽度應保持在0.5‰以上,鹽度太低可加入農用鹽,特別是養殖中后期補足適量鹽份具有防軟殼病作用。

                  7、透明度:若透明度小于20厘米時應及時換水、加水或施放沸石粉;若透明度過大,可施氮肥和磷肥。

                  8、水色:養殖南美白對蝦的理想水色是由綠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黃綠色和黃褐色,這些藻類相對穩定,不易倒藻,對水質起到凈化作用。在養殖過程中,施放微生態制劑,如芽孢桿菌、EM,能及時降低水體中的有機物,穩定池塘水色。

                  蝦苗放養后的前一個月以注水為主,之后不換水或少量換水,一次換水量應控制在總水體的1/5-1/6左右,不可大排灌水,以防止蝦產生應激反應。

                  認真做好養殖過程中的《水產養殖生產記錄》和《水產養殖藥品管理記錄》。

                  三、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應堅持“以防為主”的方針,把健康養殖技術措施落實到每個養殖環節中,保持良好的水質,防止養殖環境突變。藥物使用必須按照“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的規定執行。嚴禁使用未經取得生產許可證、批準文號、生產執行標準的漁藥。推廣使用二氧化氯、海因類、碘制劑、抗病毒中草藥等無抗藥性、低殘留、符合標準的藥物。食用蝦收捕上市前,應有相應的休藥期。休藥期的長短,應確保上市食用蝦的藥物殘留限量符合NY5070要求。預防病毒性蝦病可在保持良好水質狀況的同時,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E、免疫多糖、保肝藥物等。常見病害及其具體防治措施如下:

                  (一)病毒性紅體病:主要癥狀表現為對蝦不攝食、活力降低活動緩慢。觸須、尾扇變紅,足發紅,嚴重時整個蝦體呈茶紅色。甲殼上有不規則的黑斑,肝胰腺變異。

                  病因:桃拉病毒感染。

                  防治方法:1、徹底清淤消毒,保持良好的水質。2、選購健康不帶病毒的蝦苗;在病害流行季節,5-7天全池潑灑0.2毫克/升-0.3毫克/升溴海因復合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同時每15天用碘類或季胺鹽消毒。3、養殖期內,在飼料中添加多糖類、Vc、VE及添加微生物制劑,提高對蝦免疫力。

                  (二)病毒性白斑綜合癥:主要癥狀表現為對蝦停止攝食,行動遲鈍、漫游水面或靜臥水底,不久即死亡。典型病蝦在其甲殼的內面有直徑數毫米的白點,白點有時變為淡白色,頭胸甲易剝離。

                  病因:白斑病毒感染。

                  防治方法:與病毒性紅體病同。

                  (三)細菌性紅體病:附肢變紅,全身變紅,特別游泳足變紅稱“紅腿病”,殼變硬,無黑斑。

                  病因:副溶血弧菌感染。

                  防治方法:預防全池潑枯草桿菌0.25毫克/升,每隔10天全池潑灑二溴海因0.2ppm;防病隔天全池潑灑二溴海因0.2~0.3毫克/升兩次,,隔3-5天潑枯草桿菌0.3毫克/升,每公斤飼料添加氟苯尼考0.5克,Vc1克及魚油10-20克,生物活性添加劑1.5克,連續喂5~7天。

                  (四)軟殼病:主要癥狀表現為得病的蝦甲殼明顯變軟(非蛻殼引起),體形消瘦,活動減弱,生長緩慢。

                  病因:主要是池塘老化,有機質過多,或放養密度大,pH值低及營養長期不足,水質條件惡劣。

                  防治方法:1、保持良好的水質、底質,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2、嚴格控制水中的鈣、磷比例,pH值控制在7.8~8.6之間,防止氨氮、亞硝酸鹽氮超標。

                  (五)肌肉白濁病:主要癥狀表現為尾節肌肉或全身肌肉呈白濁色,甲殼均變軟。

                  病因:主要是由細菌性病原引起的,在高溫、低氧的情況下,蝦受驚跳動,肌肉損傷引起的病變。餌料營養不全也會引起肌肉白濁。

                  防治方法:1、徹底清塘。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優良水質,增強蝦體抵抗力。在發病季節,每月全池潑灑生石灰1~2次。2、發病時,可全池潑灑二溴海因0.2~0.3毫克/升。3、每1000千克飼料添加VC或VE1~2千克投喂,連喂5-7天。

                  (六)褐斑病:主要癥狀表現為對蝦甲殼出現不規則褐色(或黑色)斑塊,病灶潰爛;甚至穿透甲殼。附肢、觸須斷掉,繼而呈黑褐色。

                  病因:機械損傷,導致弧菌、氣單胞菌、粘細菌等入侵甲殼,破壞幾丁質。

                  防治方法:用茶粕20~30毫克/升藥浴1天,再通過換水提高水溫促進蛻殼。

                  (七)腸炎病:主要癥狀表現為對蝦腸道呈紅色,腫脹粗大。

                  病因:主要是由于攝食不良餌料引起的。

                  防治方法:1、用1‰大蒜素配制藥餌,連續投喂3天。2、每15天用二溴海因0.2~0.3毫克/升或溴海因復合消毒劑0.2毫克/升-0.3毫克/升全池潑灑一次。

                  (八)附著生物病:主要癥狀表現為常見有聚縮蟲、累枝蟲等附生于蝦鰓,嚴重時體表、附肢、眼部都呈絨毛狀,淡黃色,蝦常伏于池邊或在水面打轉。

                  病因:此病主要發生在池塘水質不潔,含有機質多的水體中。

                  防治方法:1、改善水質條件,投喂優質新鮮餌料,促進對蝦脫殼。2、全池潑灑硫酸鋅0.7ppm。

                  (九)黃鰓病:主要癥狀表現為鰓絲呈灰黃色,嚴重的開始潰爛、壞死,鏡檢有大量細菌。

                  病因:由于水質惡化引起。
                  防治方法:1、加強水質管理,pH值低時每10~15天全池潑灑生石灰10~15毫克/升或EM1千克/畝。2、用2‰氟苯尼考配制藥餌,連續投喂3~5天。
                  (十)畸形病:主要癥狀表現為蝦體彎曲、畸形。

                  病因:水中重金屬離子含量高,水質污染嚴重。
                  防治方法:1、保護良好的水質和適宜的水溫。2、用EDTA-Na25-10毫克/升處理池水。

                  四、收獲
                  南美白對蝦生長較快,蝦苗經60~75天飼養,即可長成10-12厘米、體重15-35克/尾的商品蝦,兌淡養殖成活率可高達70-80%。收獲多采用“迷魂網”結合拉網的方法收獲,捕大留小,最后干塘捕撈。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