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蝦

                適宜河北省對蝦養殖的生態防病新技術

                編輯:王鳳敏,董柯   時間:2018-06-09   瀏覽:


                王鳳敏,董 柯

                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

                執行農業部行業科研專項《對蝦養殖信息管理系統研究與建立》四年來,在產業體系首席專家何建國的指導下,各地就對蝦養殖病毒病防治進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諸多防治蝦病的有效經驗和技術。其中,部分輕簡化技術既實用又便于操作,并已在我省進行了成功應用(如利用害魚防病)。但在調研中發現,仍有一些漁戶對蝦池中放養害魚心存恐懼,擔心害魚吃掉對蝦而影響對蝦的產量,不愿意應用該技術,最終導致蝦病損失慘重。為了進一步消除漁戶的疑慮,結合近年來對蝦養殖防病經驗和自然生態環境,總結了七種適宜河北省對蝦養殖應用的生態防病模式,以促進新型生態防病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應用。

                1 對蝦的發病機制

                對蝦為什么會發病?目前,引起對蝦發病死亡的主要病害有兩種:白斑病毒引起的對蝦白斑綜合癥、桃拉病毒引起的對蝦桃拉病。根據河北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統計,由白斑綜合癥引起的對蝦死亡率占所有對蝦死亡率的60%以上,成為對蝦養殖的主要病害。由于對蝦白斑病毒是我國海洋中自然存在的,所以,只要使用海水養殖對蝦,就免不了感染白斑病,而且,白斑病對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的感染率都較高。桃拉病毒是隨著南美白對蝦的引進而來的,相對而言,桃拉病毒感染南美白對蝦的幾率大于感染中國對蝦和日本對蝦。

                對蝦感染了病毒就會發病嗎?對蝦發病就像其他動物一樣,是條件致病。當對蝦體質較弱,或者某一水質理化條件發生劇烈變化或者長期不達標,或者病毒在對蝦體內繁殖達到一定數量級(105拷貝/克)時,才會引起對蝦發病死亡。海洋中自然存在的中國對蝦也有白斑病病毒檢出,但對蝦不一定發病死亡,主要因為蝦體的自身條件、水質環境條件較好,不會引起急性感染。而在人工養殖的情況下,一旦條件不利,即會誘導對蝦病毒由潛伏感染轉為急性感染而導致死亡。據何建國首席等研究,一尾病死蝦可以同時被50多尾健康對蝦攝食并致死,因此,只要發現蝦池有死蝦,3~5d之內即會傳遍整個蝦池并導致大批對蝦死亡。食物鏈傳播是對蝦病毒病暴發的主要原因。

                2 充分利用對蝦與害魚的關系

                害魚是指可以攝食對蝦的魚類。如矛尾復鰕虎魚、紅鰭東方鲀、花鱸等。因魚類與對蝦分屬不同的科目,所以感染對蝦的病毒不會感染魚類。這樣當對蝦發病時,因病蝦游動放緩,很容易被游泳較快的害魚吃掉,從而阻止了被其他健康對蝦攝食而造成鏈式傳播,害魚起到了阻斷病毒進一步傳染和疾病清道夫的作用。

                一直以來,為了防止對蝦被害魚吃掉,精養對蝦池塘講究消毒、除害,把害魚趕盡殺絕,破壞了蝦-魚這種天然的食物鏈條,而使病毒進一步蔓延且毒性加強。由于人工養殖池塘很難人為控制對蝦病原的存在,也很難保障對蝦不被病原感染,因此,順乎自然規律,探索使用勝優、汰劣的對蝦防病新機制成為必然。

                對蝦會被害魚吃完嗎?自然界有一種規律—弱肉強食,指的就是食物鏈生態機制。有了這個規律的存在,病弱生物才能被消滅,強健生物得以生存和進化。而這個規律的關鍵點就是生態容量以及攝食者與被攝食者的數量比和規格大小。如何在對蝦池塘中人為營造一個適合的對蝦生態防病模式,是多年來水產科技工作者追求的目標。

                經過多年的研究、試驗,有一部分生態防病模式基本成熟并付諸實施。如唐海縣的對蝦-河鲀模式,黃驊臨港開發區的對蝦-鰕虎魚、對蝦-鱸魚模式,豐南區、海興縣的對蝦-淡水白鯧模式等。

                3 適合我省的對蝦生態防病模式介紹

                3.1 對蝦病毒病——鰕虎魚生物防控技術

                3.1.1 適用范圍 適合我省海水對蝦養殖區的所有蝦類。

                3.1.2 蝦苗密度 適宜的蝦苗放養密度22.5萬~45萬尾/hm2。

                3.1.3 害魚投放時機 要在對蝦養殖20~30d后投放鰕虎魚,此時蝦苗體長75px以上,自我逃避能力增強,并已經適應了池塘的環境,不會被鰕虎魚大量攝食。投放鰕虎魚體長75px左右,450~900/hm2尾較為適宜。

                3.1.4 管理要點 一是控制害魚投放時機,一定要在蝦病暴發之前投放;二是控制害魚規格,不能超出對蝦規格很多;三是控制害魚數量,由于鰕虎魚攝食活蝦能力強,所以投放數量要嚴格控制。量少起不到防病作用,量多又影響對蝦產量;四是注意池水的鹽度。由于鰕虎魚是海水種類,對水質敏感,應在海水池塘投放,淡水池塘避免投放。

                3.2 對蝦病毒病——紅鰭東方鲀生物防控技術

                3.2.1 適用范圍 適合我省海水對蝦養殖區的高品質蝦類(中國對蝦、日本對蝦)。

                3.2.2 蝦苗密度 適宜的蝦苗放養密度3萬~30萬尾/hm2。

                3.2.3 害魚投放時機 要在對蝦養殖20~30d后投放河鲀,道理同上。投放河鲀魚規格200g/

                尾~250g/尾,750~1200尾/hm2較為適宜。

                3.2.4 管理要點 一是要在蝦病暴發之前投放;二是控制害魚規格。河鲀游動較慢,口裂較小,一齡的河魨吃蝦能力弱,防病效果不理想,要使用二齡大規格魚種;三是控制害魚數量。由于河魨個體大,食量也大,需要補充投喂冰凍雜魚,會敗壞水質,所以河魨數量不宜超過1200尾/hm2。

                3.3 對蝦病毒病——鱸魚生物防控技術

                3.3.1 適用范圍 適合我省海水對蝦養殖區的所有蝦類。

                3.3.2 蝦苗密度 適宜的蝦苗放養密度22.5萬~45萬尾/hm2。

                3.3.3 害魚投放時機 要在對蝦養殖20~30d后投放鱸魚,道理同上。投放鱸魚規格5~250px,45~75尾/hm2較為適宜。

                3.3.4 管理要點 一是要在蝦病暴發之前投放;二是控制害魚規格。鱸魚生性兇猛,游泳迅速,能攝食部分健康蝦,一定要控制好投放數量,避免造成蝦苗成活率過低。小規格鱸魚可以放75尾/hm2,大規格不超過45尾/hm2。

                3.4 對蝦病毒病——草魚生物防控技術

                3.4.1 適宜范圍 適合鹽堿地區池水鹽度6‰以下的南美白對蝦養殖。

                3.4.2 蝦苗密度 適合對蝦苗種密度30萬~150萬尾/hm2。

                3.4.3 害魚投放時機 要在對蝦養殖20~30d后投放草魚,道理同上。投放草魚規格1kg/尾左右,450~900尾/hm2較為適宜。

                3.4.4 管理要點 比照對蝦養殖的正常管理方法,培好水后,投放25px左右的蝦苗,150萬尾/hm2以下。由于草魚在鹽度大于6‰的水體中攝食能力較弱,所以選用草魚的養殖水體的鹽度在6以下范圍內。如果養殖水體的鹽度大于7.5‰,可用添加淡水的方法降低鹽度,將鹽度控制在上述范圍內。對蝦養殖到20~30日左右時及時投放草魚,投放的草魚數量不能少于450尾/hm2,每尾1kg以上,并可根據放養蝦苗的密度適當增加,但不要超過900尾/hm2。

                3.5 對蝦病毒病——淡水白鯧生物防控技術

                3.5.1 適宜范圍 適合我省鹽堿地區鹽度7‰以下的南美白對蝦養殖。

                3.5.2 蝦苗密度 適合對蝦苗種密度30萬~150萬尾/hm2。

                3.5.3 害魚投放時機 要在對蝦養殖20~30d后投放淡水白鯧,白鯧規格70g/尾~100g/尾左右,2250~4500尾/hm2較為適宜。

                3.5.4 管理要點 比照對蝦養殖的正常管理方法。

                3.6 對蝦病毒病——單性羅非魚防控技術

                3.6.1 適宜范圍 適合我省鹽堿地區鹽度15‰以下的南美白對蝦養殖。

                3.6.2 蝦苗密度 適合對蝦苗種密度45萬~150萬尾/hm2。

                3.6.3 害魚投放時機 要在對蝦養殖20~30d后投放單性羅非魚。規格500g/尾左右,750尾/hm2較為適宜。

                3.6.4 管理要點 由于單性羅非魚適于鹽度低于15‰,所以選用單性羅非魚的養殖水體的鹽度在控制在15‰以下。如果大于15‰,可用添加淡水的方法降低鹽度至合適范圍內。投放單性羅非魚的時間要在蝦苗入池20~30d后進行,趕在對蝦病害暴發前投放。由于單性羅非魚能攝食一定數量的活蝦,所以投放數量要嚴格控制750尾/hm2左右,不宜過量。

                3.7 對蝦病毒病———革胡子鯰生物防控技術

                3.7.1 適宜范圍 適合鹽堿地區鹽度低于6‰的南美白對蝦養殖。

                3.7.2 蝦苗密度 適合蝦苗放養密度45萬~150萬尾/hm2。

                3.7.3 害魚投放時機 對蝦養殖20~30d,投放600~750尾/hm2、體重250g/尾~500g/尾的革胡子鯰。

                3.7.4 管理要點 一是控制池水鹽度在合適的范圍內,二是控制革胡子鯰數量。由于革胡子鯰生性較兇猛,也能攝食一定數量的活蝦,所以投放數量要嚴格控制,不宜過量。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