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7月份,長江中下游地區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梅雨天氣,這種天氣大概會持續十幾二十天。而此時,正值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或中期,是養殖生產的關鍵時期,倘若不能安全度過梅雨期,養殖成本將會大幅增加,最終影響養殖效益。
梅雨季節,養殖池塘環境變化
1
溶氧不足
一方面,梅雨季節連續陰天或下雨,光照條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弱,產生氧氣少,水中溶氧含量較低;另一方面,陰雨天往往氣壓低,天氣較悶,風力也較小,水體從空氣中融入的氧氣量減少。而池塘中的各種生物呼吸,有機質分解都在不斷耗氧,因此,極易出現水中溶氧供不應求,造成對蝦沿池邊緩游,浮頭缺氧。
2
出現倒藻
梅雨期間,受陰雨天、雨水多的影響,水溫較低、光照強度較弱,藻類適宜的生存環境發生變化,生長繁殖受到抑制。如果較長時間陰雨無陽光,藻類會大量死亡,即“倒藻”,導致池水變清。
蝦池微生態平衡被打破,硅藻等優良藻類生長受限,取而代之的是適應能力較強的有害藻(如藍藻、裸藻等)的大量繁殖。此外,倒藻后水體透明度變大,容易滋生底棲青苔,若青苔繁殖過剩,則會影響對蝦游泳攝食。青苔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若遇上水質突變,極易大量死亡,影響蝦池水質,使對蝦發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