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將我國小龍蝦的平均單產提高到300斤。”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正高職高級工程師這樣說道。
畝產300斤是小龍蝦養殖標準的指標!
一、小龍蝦是什么蝦?

克氏原螯蝦
小龍蝦中文學名為克氏原螯蝦,它是螯蝦(crayfish)家族中的一個中小型種類,而不是龍蝦(lobster)。
我國淡水小龍蝦產業發展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
1983年湖北開始生物學及池塘養殖研究;
1985年開始探索稻田養殖;
1986年武漢建全國第一個小龍蝦加工廠;88年開始對外出口;
1989年開展小龍蝦人工增殖;同年在江蘇、山東辦加工分廠;
80年代湖北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多項研究報告并參入國際交流,自此我國小龍蝦產業蓬勃發展起來。
2005年湖北推出“小龍蝦人工誘導繁殖”和“蝦稻輪作”技術!
二、小龍蝦快速生長的高要求性。
小龍蝦生長速度快,但快速生長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如PH7-8.5,溶氧5mg/L以上,最佳溫度在17~31度,食物要豐富,隱蔽物要多。
小龍蝦對氨氮、亞硝酸氮、硫化氫、重金屬、殺蟲劑及藥物非常敏感,因此要遠離污染源。

三、小龍蝦高產高效健康養殖關鍵技術
1.三句重要的話
夏秋放種,春季補苗;捕大放小,輪捕輪放。
種苗要投足,投放時間早,養殖效果好。徹底除野,加水過濾,驅趕水鳥,種好水草,預防疾病,科學投喂,生態混養。
2.技術要點
(1)養殖水體的結構改造---水深、坡度、平臺,改造進排水
(2)種植水草---沉水草看質量、多種類,漂浮草要固定
(3)防控敵害---徹底除野、加水過濾、驅趕水鳥、預防病害
(4)防逃---防逃網、巡塘、堤埂要有足夠寬度,水下防逃
(5)種苗投放---夏秋投種,春季補苗;投足投早,種苗水運
(6)水質控制---經常加水,定時增氧,有益微生物制劑調水
(7)科學投喂---四定,飼料多樣化,提倡配合飼料+農副飼料
(8)適時捕撈---早捕、加強捕,捕大放小、輪捕輪放,網具
這8點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紅色字體是重中之重。
四、幾個重要問題
1、技術問題
(1)掌握和落實養殖技術是提高小龍蝦單產的基礎
目前養殖戶大多采用傳統技術,新技術掌握不夠,誤區太多,平均單產較低,不到200斤。只要重視和落實養殖技術,畝產提高到400斤是很容易的。

(2)養殖水體的結構改造
小龍蝦在深水處躲藏,在淺水處活動、攝食、蛻殼,既怕高溫,又不喜歡低溫,且對溶氧要求高。這些特性決定了小龍蝦養殖水體結構的重要性。
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改造不到位,進排水系統不好,水體深度不夠.
目的:養殖水體有深有淺,才能滿足小龍蝦的生長需求。深水才能養大蝦,淺水只能養小蝦。

(3)養殖模式---“夏秋放種(苗)”還是“春季放苗”
小龍蝦最佳生長期在秋季(9月-11月)和春季(3月中-6月中),對新環境適應時間較長,采用“春放”養殖模式,春秋兩季都不能充分利用,生長期短,規格、產量都低。很多春季放苗的養殖戶,養殖效益不好就與這個有關。我們提倡“夏秋放種(苗)、春季補苗”!

(4)苗種問題---“人工苗”還是“自然苗”
“好種出好苗,好苗產量高”。苗種是決定產量高不高的第一要素,
掌握了苗種技術,就解決了高產高效。“自然苗”是“近親繁殖苗”
人工苗與自然苗的對照表

人工苗比自然苗生長速度快20%,個體大30%,產量高50%。
(5)苗種運輸問題---“水運法”還是“干運法”
我國小龍蝦傳統運輸方法是“干運法”,“干運法”只適合食用蝦,而養殖蝦應該用“水運法”和“半干半水運輸法”。干運法使小龍蝦損傷,損傷的小龍蝦蛻殼時容易死亡。
要想產量高,苗種的數量及成活率是絕對重要的!
(6)水草問題---不要放著好的水草不用!!
a“蝦多少,看水草”,不是水草越多越好,是水草質量要好,水草種類要多。
b沉水植物首選菹草,伊樂藻不是最好的草。建議沉水草種三種:菹草、輪葉黑藻、伊樂藻;
c漂浮植物用水葫蘆、水花生,漂浮植物要固定。
d挺水植物不好,沒有經濟價值的挺水植物要清除。
(7)捕撈問題---“早捕”還是“晚捕”
捕撈是養殖成敗的關鍵,千萬要“早捕”,我們建議3月初開捕。千萬要“加強捕”,大蝦捕走了,小蝦長得快,產量高。-----“越捕越多”,我們有“四捕”。
捕大放小、輪捕輪放。一邊捕撈大蝦,一邊補充投放3~5公分的幼蝦,每捕撈10斤大蝦,可補投1-2斤小蝦,畝產600斤是容易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