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清晨時愛上草,攝食量大幅度降低,表現為爬邊或伏草,最終彎曲死亡,死亡的病蝦附肢及甲殼發紅,頭胸甲易剝離,蝦黃暗黃色或淺黃色,頭前段腦部和心臟部位浮腫、積水和發炎等,多并發斷腸、腸炎和藍腸等。主要是由于水草腐爛、天氣異常、底質惡化和密度過大等原因造成在每年的5月份為暴發期。


預防:
①養好水草,池塘應保持3~4種不同的水草,水草的覆蓋率約占30%的水面比較合理,日常要重視水草的呵護和茬割工作。
②確保稻田的底質良好和補鈣補鋅工作。當底質惡化后,龍蝦極易發病個冬天的腐爛,導致水色發黑,這表明稻田里的水體已經沒有自我凈化能力,水質已經變壞了。
采取的對策有:
①及時潑灑生石灰或磷酸二氫鈣來改良水質;
②及時換水或者沖水進入蝦溝內來緩沖水質的惡化。
三是營養不良、蛻殼不遂造成的死亡。尤其是那些在秋季沒有好好喂養的龍蝦,它們體內貯存的能量不足以維持冬眠所需,導致它們在冬眠后營養不良,體色發黑,蛻殼不遂而死亡。正常生長情況下,苗種期間3~5天蛻殼1次,成蝦15~20天蛻殼1次,蛻殼不遂死亡原因與營養素鈣缺乏有很大關系。采取的對策有:①在飼料中添加蛻殼素;②及時潑酒生石灰或磷酸二氫鈣。
四是自相殘殺造成的死亡。有些地方環溝中蝦苗規格達到4~5厘米時,親蝦還沒有捕撈,在春季蝦的食欲大開時,如果投喂量不足時,這些龍蝦就會出現殘殺現象。采取的對策就是當環溝內出現蝦苗脫離母體后,要及時捕撈親蝦,提高蝦苗成活率。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