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澤俊

又是一年一度的稻收蝦啟的時節,又回到了那個猶䂊不決的時刻。曾幾何時,我們圍繞收稻后,稻草留不留?留多少?稻茬是割深蓄矮,還是取短蓄長?究竟是留青上水,還是曬枯再上而猶豫不決。留多蓄長吧,一上水,初秋溫高晴暖,稻草、稻茬在溫水的浸泡之下有一個集中分解腐化的過程。弄不好,水呈黑色、紅色,水體中的毒性嚴重威脅母蝦,尤其抱仔母蝦的生存,這可是關乎來年種苗、產量、效益的生死盈虧大計。留少蓄短吧,一旦母蝦散仔,塘口變成高密度苗塘,甚至是超高密度的苗塘,沒有持續分解轉化的資源,少了陰蔽飄浮的藏匿棲身之所,缺乏幼蝦依附攀援覓食之地,低溫氣候條件下,塘內保溫遮光受剄挑戰,滋養微生物的資源和蓄養浮游生物的天然屏障喪失。究竟應該怎么辦?為什么?今天,我們圍繞上述議題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本人和絕大多數養殖同行一樣,只是巡走于埂邊塘口的草莽之輩,并非科班出身的名門正派,理論基礎薄弱,知識零碎,水平有限,謬誤難免,懇請批評指正。

一、青茬、枯草在目前高溫條件下浸泡,集中分解產生的毒性與處理方案。
任何資源的處理和利用,首先離不開對它的了解。只有摸清了它的特性,總結它在不同環境下對水質的影響,對水體微生態循環利用的價值,對養殖小龍蝦的作用和意義,我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和措施。經過這些的觀察、摸索和總結,我們發現,稻后初上水,稻茬依然梗青,并且,淺水狀態下,它甚至還會局部返青。而稻草,由于離開了茬~蔸,阻斷了營養輸送和滋養,在陽光的曝曬和南、北風的吹拂之下很快枯衰。一旦上水浸泡,最先腐化分解的是稻草。

在腐化分解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高溫晴好,勢必加速集中,水體變色,釋放毒性。怎么辦?首先,在正式上水之前,先上淺水浸田,然后搶濕潤全田撒干石灰30-40斤/1000平方米,️一來,滅殺田底存留的青苔孢子。再則,清底消毒。同時,殘存的石灰粉,可以提高上水后水體硬度,增強緩沖能力,中和部分稻草、稻草腐化過程中產生的毒性。其次,天晴水暖,全池潑灑有機酸解毒。再適時補充EM菌,加強它的分解轉化能力。最后,及時合理布局水草,發揮水草吸附毒性,凈化水質的作用,避免毒性的不斷累積和集中暴發,危及龍蝦,特別是抱仔母蝦的生存與安全。倘若是連續晴好溫高,則要及時打開排水口,并果斷加水,促進水體流動,讓其循環凈化。反之,若是氣溫適宜,則要勤于巡塘看水,視情緩步處理。當然,氣溫過低,分解緩慢,水色清寡。解毒壓力不大,則要及時補充有機質,補充油脂,調節水色,人為培肥水體,保草長根、綠葉、開篷,同時培育浮游生物,為幼蝦提供足夠的天然開口餌料。

二、青茬、枯草分解腐化后的有機質利用。
秋冬季管理的重點無非,清塘除雜,為幼蝦的成長創造一個無天敵的生存環境。改底調水,為蝦苗營造一個相對無菌的成長環境。布局水草,為后續水質調控,生態維護創造條件。補充油脂,調節水色,避免水色清寡,陽光直射池底,激活底部青苔的孢依種子,造成青苔的滋生與蔓延。增強肥力,培肥浮游生物,為幼蝦提供源源不斷的開口餌料,同時,利用肥水抗逆,增強池塘的生態韌性。而這些,除了清塘除雜,后面的幾項工作,都可以借助和利用青茬、枯草的分解和轉化來巧妙完成。

稻蝦秋冬季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圍繞蝦苗展開,重點和難點在肥水。因為,隨著氣溫逐漸下降,有機質的分解、轉化、補充循環的反應速度變慢。藻類和其它微生物的活躍度降低,種群和數量也急劇減少,水變得越來越難肥。一旦肥力不夠,水體清寡,透明度過高,不僅為后期青苔的滋生蔓延埋下隱患,還造成水體失色,失肥,失溫,根本不可能指望來年的早苗早蝦。因此,秋冬季肥水,盡管很難,卻至關重要。

回顧這些年的肥水經歷,我們嘗試過用少量多次的化工肥料肥水,效果差強人意。我們用過菜粕、茶粕肥水,效果明顯增強,又安全持久些,但仍有局限。我們選用過一些好的專業產品,投入成本偏高。怎么辦?為了回避廣告嫌疑,我只能說,我們終于找到了既能平抑成本,又可兼顧效果,還能持續接力的好辦法。這個辦法的方向是土辦法+好產品+好時機+活方法相結合的方案。具體措施,我會在適時生產再現中展示。然而土辦法中,我們發現,稻草是最廉價持久的溫床,即使到了冬天,有稻草的田塊,比其他塘,水溫要高2-3度。相對低溫季節,已是難能可貴。最及時靈活的肥力補充,它隨季節、溫差而自我調節分解速度。最理想適宜的依附棲身場所,剛剛脫離母體的幼蝦,沒有游泳能力,完全依附于水草,攀援棲身于草叢中。最受浮游生物青睞的載體,單株稻草的分解,也是一層層分解的。我們剝開草皮,觀察發現,草上有蝦,也有一層浮游生物。小龍蝦依附在上面,四腳朝天,肢爪齊動。剛開始,我以為是吃稻草。后來發現,它實質上在攝食,稻草上的浮游生物。而浮游生物是幼蝦最好的開口餌料。

三、枯草粉對池塘微生物的滋養作用。
池塘微生物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它是平衡生態,連接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橋梁,我們稱它為分解者。它的種群數量,活躍度,新陳代謝水平對整個生態起著的鏈條作用,已被廣泛認知。但是它的食物、環境往往被重視得不夠。經過長期的養殖實踐,我們發現水體中的鈣鎂鉀鈉對它有影響。碳酸氫根、碳酸根、硫酸根、鹽酸根也同樣對它的生存構成支撐。但是補充,除了肥力。細小薄碎的粉沫對它的幫助驚人。這也是目前水產界開始重視炭灰質的協調與轉化,重視碳源的載體,菌種的載體的原因所在。針對小龍蝦秋冬季養殖中的一環,我們觀察發現,稻茬的青梗,在北風中漸漸枯衰。甚至于偶爾在冬天的暖陽下,我們在田埂上可以依稀聽到稻茬此起彼伏的脆裂聲(大家可嘗試去聽)。在它脆裂的時刻,會有一些粉沫落入池塘,它便是代替夏季高溫我們為了滋養微生物而選用茨粉的稻草粉。最明眼的例證是,每株稻草的四周微生物的種群數量最大,小龍蝦最集中,長勢也最快。所以,青茬的壓后枯衰、脆裂,不僅可接續稻草分解消耗盡后的有機質補充。而且,其散落的粉沫對塘內微生物,對整個塘內的物質循環作用漸漸被重視。

還有,小龍蝦是雜食性動物。我們在投餌的過程中,發現經過長時間的喂養,它的很多問題令人費解。就是它吃飽了,也不安分。仍然去草叢中攀援覓食。后來才想到,我們的喂養只解決了它的營養豐富性問題,而對它的營養平衡性問題無從入手。也就是說,我們只是解決了它吃飽的問題,無法解決它吃好的問題。

這個問題,打個通俗的比方來說吧!雞吃青菜,吃蟲,毛色好,病害少,蛋味正。而單純吃飼料,毛色單寡,肉質松拋,病害頻發,蛋味劣。這就是營養平衡性問題沒有解決。小龍蝦也一樣。為此,我們嘗試過黑水虻、黃粉蟲、蠅蛆,效果大為改善,卻成本推高,又產業不配套。為了務實,對塘內微生物的重視,對浮游生物的培育便成了一個抓手。而微生物,浮游生物對細小薄碎粉沫的需求和喜好,隨之引起關注。稻草粉的自然、持續分解所起的補充作用,即被認可。
綜上所述,再結合本人這些年的養殖經驗來看,我建議,茬,割少蓄深,留青上水,讓其緩慢持續分解,讓其源源不斷的提供天然有機質。稻草,因為割得淺,草樁小而可以適當還田。再加之,離開了茬的營養輸送和滋養,在陽光的曝曬和南北風的吹拂之下會很快枯衰,建議草枯上水。然后,預先清底,及時解毒,擇機培菌,晴補油脂,雨加水深,持續肥水,低溫補充微量元素,增強幼蝦的自持抵抗免疫力,助其抵御低溫霜寒。爭取依循資源的自有特征,參考季節氣候變化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方案,釆取靈活及時的措施,趨利避害,變廢為寶,把稻草變成天然的礦山,稻茬變為長著的土壤,為小龍蝦,主要是幼蝦營造生態適宜,資源充沛,自然友好的生存環境與成長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