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過后,好多老板說:小周啊,我塘口下風口有藍藻顆粒了!老板們那無奈的口氣,聽著真的挺心酸。辛辛苦苦養到四殼了,正值蛻殼期,想處理得千思萬想,左右權衡。害怕一旦處理不好,一年的幸苦就白費了。如果能處理好,即使花一部分錢,那自己也就捏捏鼻子認了。問題是即使花了錢,還處理不好,到一個多月后,河蟹還沒有產量,這就傷心了。
藍藻是什么這里就大家都詳細的不能再詳細了,我就不給大家再多說,就僅以我自己的在河蟹塘口的服務,來講講我對藍藻的看法和處理藍藻的思路、處理方案。

藍藻的出現滿足的條件,目前主要的就三個標準:高PH、高溫、氮磷比列失衡。但還有兩個方面的要在日常中注意,一點是強光、另外一點是靜水。
就藍藻出現的條件我談談我的看法。三個標準中的高PH值這和河蟹養殖池塘中的水草有密切關系。我們目前在興化模式中,灘面上主要的種植水草還是以水韭菜為主,水韭菜太好,吸收水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水體中的碳酸根和碳酸氫根變少,這樣的結果就是水體中的PH值變高,這個時候如果要單純的降低水體中的PH值,處理辦法還是很簡單的:首先將水草的密度降低,適量和多次的補充碳源,增加水體中菌種的含量,提高水體中的菌種的呼吸作用。當然,如果外河水條件好,大量的進排水還是不錯的選擇。

高溫怎么解決呢?高溫從我們先階段的表現來看,是正常的,高溫每年都要來,這個用不著大驚小怪。高溫對水體的影響不從積溫上說,直觀點講,就是將水體加熱。而加熱的水體深度,我們的客戶也可以直觀的感受,就是伸手或者腿到水中,那直觀的感受就很明顯。如果要拿數字來說明,可以用溫度計來測。怎么解決呢?這其實也簡單,就目前我們的塘口情況來說,灘面水位也就在60厘米左右,這樣的水位在37/38攝氏度的高溫下,頂不住這樣的高溫。河蟹的生長習性當中第一條就是:河蟹性喜溫涼。所以說我們的河蟹這個時候就會下環溝,表現在環溝里喂飼料多,灘面上喂的飼料吃不了。

而氮磷比列失衡,到底是氮多磷少還是磷多氮少,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我在這里說一下我的看法。早期的時候我們喂的飼料蛋白能達到40個,2殼后我們的飼料蛋白降低到36。而我們河蟹的需要多少的飼料蛋白呢?就拿淡水魚來說,淡水魚的蛋白含量大概在13左右,而海水魚的飼料蛋白在16左右。在日常的投喂中,拿魚和飼料放在料臺上,肯定是先吃魚。這個大家都能看到,但為什么呢?拿全年或者喂魚多的塘口和喂飼料多的塘口作一個統計,大家會發現:喂魚的塘口會比喂飼料的塘口發生藍藻的概率低。其實原因就出來了,河蟹屬于雜食性偏肉食性兩棲動物。它對飼料蛋白的含量不是很高。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假定河蟹需求的飼料蛋白(有效蛋白)是20個,而我們投喂的飼料蛋白是40個,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認為,河蟹吃下去40個飼料蛋白,消化吸收20個,那就會排泄出來20個蛋白,這20個蛋白就是——糞便。如果這部分飼料沒有被吃掉,那就殘留下來40個蛋白的飼料我們就叫它——殘餌。現在大家知道什么是技術員隨口說的殘餌、糞便了吧!這里的殘餌糞便排放到水體中,數量少問題不大,有水草、藻類、菌種,在細菌的作用下,分解為各種氨基酸、小肽等等又重新被水體消化吸收利用。但如果過多,池塘消耗不了這么多的氮元素(蛋白質),那就會形成氮累積,具體累積到什么程度,這里又涉及到氮循環,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不過有一點那就是,氮累積或者被消耗。磷的富集或循環等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說氮磷誰高就一定長藍藻不科學。目前能形成共識的還是氮磷比例失衡是比較普遍的。

而出現藍藻的因素中我提到過是強光照、靜水、倒藻。這三個條件中的強光照和水體的透明度有關,在水化學中有一條是光的抑制效應,就是說在強光下,部分藻類是不能在水體表面進行光合作用的,在水體表層就形成了藻類真空地帶,因此留給了藍藻一定的生存空間。其次的靜水水體是因為藍藻的生長習性中就有一個是:喜強光、靜水。大家在日常中都可以觀察到,藍藻塘口的水體要么是水草特別好,要么就是比較差。而尤其是草多的塘口,草多,導致水體流通不暢,即使有點風,塘口里也沒有浪頭,這樣的水體就是相對的靜水水體。如果大家注意,會發現,在大江大河里面是沒有藍藻富集大量爆發的。原因可能就與藍藻本身就喜歡靜水水體有關。
如果你的塘口以上問題都有,那出現藍藻的概率就很大。
針對藍藻的處理辦法目前來說有兩種,一種是防,二就是殺藍藻。殺就不說了,這里講講防。防藍藻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出發:一是飼料的投喂,改變高蛋白的飼料來源,可以增加粗糧的投喂量,增加魚的投喂量。
二是投放一批白鰱花片
三是大量的長期的進排水(外河水優良的前提條件)
四是割草頭,補充水體中的碳源,增加芽孢桿菌(光合細菌、乳酸菌、酵母菌等等有益菌)
五是勤改底,氧化池塘底部殘餌糞便。
這些工作都有利于預防和處理藍藻塘口。

最后,在這高溫期間,還是強調一點,藍藻不可怕,它只是反應出你塘口管里里出現問題的一個指示性微生物。要處理好藍藻的根源,還在于日常的細心管理和合理的用真正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