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河蟹養殖技術20幾年的快速發展,逐漸形成以“種草投螺”為基礎的科學生態養殖方式,優質大閘蟹越來越受市場青睞。而螺螄作為一種不可替代的天然餌料來源及增產增收的有效手段,在河蟹風味和經濟效益上的貢獻,不容小視。可見螺螄投放意義重大。那么,蟹塘螺螄常見有哪些種類,是漂螺好呢,還是田螺好,他們又有怎樣的特點呢?接下來,淺析蟹塘常見螺螄情況。
目前,大部分蟹塘螺螄以田螺為主,少量為福壽螺,漂螺。
1.田螺
學名中國圓田螺,俗稱螺螄。軟體動物門,中國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喜歡生活在冬暖夏涼、底質松軟、餌料豐富、水質清新的水域中,特別喜歡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食性雜,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莖葉、有機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歡夜間活動和攝食。田螺卵胎生,體內受精發育,雌螺懷卵數10-100個不等。發育成仔螺后,陸續排出體外,幼螺在水中行自由生活,幼螺生長至一年左右即達性成熟。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0~27℃。
田螺螺蓋形狀比較圓
發育成仔螺后,陸續排出體外
2.福壽螺
屬軟體動物,外觀與田螺極其相似,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州管圓廣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1981年引入中國,目前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
福壽螺為雌雄異體、體內受精、體外發育的卵生動物,適宜水溫為18℃~30℃。交配通常在水中白天進行,時間長達3~5小時,一次受精可多次產卵,交配后3~5天開始產卵,夜間雌螺爬到離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樁、水生植物的莖葉上產卵。卵圓形,粉紅色,卵徑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連成塊狀,每次產卵一塊,200~1000粒,產卵歷時20~80分鐘。產卵結束后,雌螺腹足收回,掉入水中,間隔3~5天后,進行第二次產卵,一年可產卵20~40次,產卵量3~5萬粒,受精卵在空氣中孵化需10~15天,發育成仔螺后破膜而出,掉入水中。
福壽螺通常用于水蛭開口餌料及成蛭飼養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