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們都會花大量的精力在水質調控和水草的養護上。究其原因,無外乎就是營養被消耗掉,導致營養結構不穩定,在天氣突變或其他影響因素作用下,導致水質變的惡化,水體白混,高溫期可能還會出現藍藻之類的情況。


這里有點思考方向給大家,尤其在這個準備賣河蟹的時候,賣河蟹后清塘之后需要面對的事情。

池塘的營養元素在早期新開唐的時候結構和比列是比較合理的,氮、磷、鉀、鈣、鎂、鋅、硒、鐵、硫......這些營養元素在我們的前面兩年的養殖里是足夠補充給整個池塘生產,但隨著我們的養殖年限越來越長,我們養殖的池塘中營養元素越來越少,最終會導致我們的池塘養殖中的營養元素結構破壞,使得某些營養元素缺乏,而某些營養元素短缺。在這個時候我們不注意對池塘本生的營養結構進行補充,那后果就會是來年的養殖沒有新開塘的時候那么順。

而要改良這樣的營養結構,、時機的把握就非常重要了。在調研的南京高淳市場后,這里我說一下我們的改良土壤的辦法。

現階段中,可以采用的辦法有土壤焚燒,秸稈還田,土壤呼吸,增施有機肥......但我這里給大家講最能操作的辦法就是最后這種,增施有機肥。
清塘、干塘后,灘面沒有水,能走動。
制備干雞糞或者豬糞二十到三十斤/畝(用黃金益菌素一桶200斤拌勻后塑料袋密封發酵),配合納米黑金一袋10畝,均勻鋪撒,后用旋耕機將這些有機肥同土壤混合,保證整個土壤的肥力均勻。

這個的好處在于,干雞糞、豬糞在發酵后的能有效的將難以利用的結構破壞,能夠有效的將整個提高土壤中的肥力。對于來年的河蟹養殖來講,優勢在于,來年的輪葉黑藻和水韭菜,早期的長勢會和不施底肥的塘口有很明顯的差異。我們能夠早一點放網,對于河蟹養殖來說,會有更好的翻倍率和成活率,我想,高產和大規格河蟹是我們每一位河蟹老板的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