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扣蟹放入暫養池前的預備工作。
由于是在每年4月購扣蟹,而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放入稻田的時間,因此這段時間需要扣蟹暫養。蟹暫養池不能施用除草劑,禁用刺激性、揮發性化肥等物。放蟹前20天,施正常施肥量一半量的有機肥或雞糞等農家肥或尿素。在放蟹前15天,每1000平方米暫養池用225公斤生石灰對水潑澆消毒,殺滅病菌和寄生蟲。一般每公頃投放扣蟹2萬只以內,為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應多選擇雌性蟹。扣蟹入池前用4%食鹽水或每公斤15毫克高錳酸鉀溶液浸泡8~10分鐘。長途運輸購回的扣蟹,不能馬上放入暫養池中,應先在水中浸泡3分鐘,提出水面10分鐘,如此反復3次,再放入暫養池中。
2. 扣蟹暫養期管理。
扣蟹暫養期間,應每天傍晚投小雜魚1次,日投餌量占蟹重的2%~3%,根據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投餌量的多少。在暫養期間,特別是扣蟹剛入池的3~5天,攝食量很大,超過理論推算量幾倍,原因是越冬期間河蟹腸胃內無物。在接下來幾天,攝食量明顯減少,這都是正常現象。暫養池內缺水則需補水。
3. 放養后的飼養管理。
放扣蟹時要將河蟹均勻分散到整個稻池。同一稻池放養河蟹,盡量1次放足,不能補放。
(1)飼料品種。河蟹是雜食性動物,所以飼料來源比較廣。常見的水生植物,陸生植物中大部分禾本科植物皆可食,谷實類(如煮7分熟的麥粒、玉米類、稻谷等)、餅粕類、糠麩類均可。河蟹喜食動物性飼料,如螺類底棲生物、屠宰場的下腳料、魚蝦類、蛆、蚯蚓等。除喂天然餌料外,還應補充人工合成餌料,以滿足河蟹快速生長的需要。
(2)飼喂技術。以增加個體重量為重點,保證收獲時個體重在200克左右。投喂時應“四定”,即定時、定量、定質、定點。定時即早上8~9時、下午4~5時投喂。定量應依河蟹生長階段、季節、具體氣候而控制投喂量,不能忽饑忽飽,以投喂后4小時吃完為宜,早上投喂量占三分之一、傍晚占三分之二,天然餌料以自由采食為主,平時人工合成餌料占蟹重的2%,夏秋季節攝食高峰期配合餌料可增加到蟹重的3%。定質為動植物性餌料比例為3~4∶6~7。夏季動物性餌料比例可適當降低,防止水質惡化。陰雨天或高溫天氣(低于15℃或高于28℃時)少投或不投,經常在餌料中拌入高鈣素、維生素C等,防止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蛻殼不遂,還可拌入1%的大蒜泥,防止腸炎。定點即25平方米固定一個投餌點,投餌要均勻,河蟹取食方便,生長均衡,商品規格較大,成活率與產量均較高。盡管搭埂用工多,占地面積大,投喂費力,但經濟效益顯著。如果投餌不均勻,就會出現投餌處蟹成群搶食,大者欺小,小的吃不飽的情況,走進田間發現有許多小蟹在原地覓食爛稻根葉充饑,根本吃不到人工餌料。
(3)水質管理。水質是稻田養蟹的關鍵環節,既要滿足水稻的生長要求,又不能惡化水質,可按照“春淺、夏滿、秋勤”的原則進行管理。春季為提高水溫,有利河蟹蛻殼,應使稻田保持淺水。夏季高溫,應使稻田達到最深水位。秋季正處于攝食高峰,如果動物性餌料增多,氣溫又高,極易泛塘,應勤換水,由其他季節的每周換1次水改為2~3天1次,1次換三分之一。換水時間控制在3小時,以防換水過速,使稻田水溫突變。河蟹每蛻殼1次增加1次體重,經常換水能有效刺激河蟹活動,加速蛻殼。但在河蟹蛻殼時只能加水,不能排水。
(4)病害防治。無論河蟹患什么病,在沒有準確診斷的情況下,不能亂用藥,應該堅持先換水后治病、先殺蟲后殺菌的治療原則。
①水腫病。初期癥狀是腹臍內部呈橘黃色,嚴重時腹臍下端與頭胸甲連接處有明顯裂口,近似蛻殼不遂癥狀,三角區有積水。本病多發生在水中氨態氮高期間。
治療方法:減少施肥量,少施勤施;用每公斤40毫克生石灰全池潑灑,第3天用每公斤二溴海因0.2毫克連用2天。
②黑鰓病。癥狀是鰓絲呈暗灰色、全黑色,行動遲緩,不攝食,多因水質老化,長時間混濁所致。
治療方法:換水,增加水體,潑灑每公斤5~8毫克光合細菌;用高效治鰓靈或二溴海因每公斤0.2毫克連用2次,每天1次。
③急性中毒。這是池水在短時間內有毒物質濃度過高造成的。癥狀是蟹腹臍張開下垂,螯足、步足脫落,臍部向上,死亡。
治療方法:采取換水;用生石灰、生物制劑調節水質。
④纖毛蟲病。高溫水質老化時多發病。癥狀是病蟹表面附著許多黃灰色絨毛狀物,行動遲緩,爬上陸地。
治療方法:用每公斤纖蟲凈0.8~1.2毫克,甲殼素全池潑灑,重點環溝、拐彎處,用藥48小時后換水。
4. 消滅天敵。
河蟹主要天敵有鼠、蛙,一般采用下鼠藥和人工捕拿的方法。在防逃墻外定期布點放鼠藥,在放蟹前要徹底清除暫養池及養蟹田中蛙卵及蝌蚪,因蛙類也喜食小蟹。
5. 滅菌消毒。
能減少養殖期間病害的發生,為河蟹正常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放蟹前將田內水徹底排干換水,再按每立方米水體15~20克潑灑生石灰水,既消毒滅菌又補鈣,有利于河蟹蛻殼生長。
6. 池巡。
在扣蟹入池后,堅持每天早晚巡池,這是養蟹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對河蟹活動情況、攝食、病害、水質、水位變化、池內外水位差、壩埂打洞漏水、防逃設施、進排水網等進行巡查,特別是大風、暴雨天氣更要認真仔細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以免造成損失。
7. 捕撈。
一般在水稻收割前捕蟹,多用壩埂捉蟹的方法。“北風吹、蟹腳癢”,這正是捉蟹的好時機。每天傍晚,河蟹便爬到壩埂上防逃墻內側,可持手電筒捉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