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份河蟹養殖第一次蛻殼期管理要點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作者:淮安澳華/顧偉;集團研發中心/向朝林
 
近幾年,河蟹養殖業發展迅速,養殖面積不斷擴大。2016年,江蘇地區3月初開始放苗,中旬基本結束。俗話說“三分養,七分管”,足以體現養殖過程中管理的重要性。
 
3月、4月是河蟹第一次蛻殼的重要時期,第一殼蛻殼的成功是養殖成功的關鍵第一步。所以在3月、4月需做好以下幾點,促進河蟹順利蛻殼,提高蛻殼成活率。
 
第一:做好“誘食開口”
河蟹幼蟹階段需要投喂高蛋白、營養全面的優質餌料,因為我們常說“想養殖掙錢,就必須把他們當孩子去養”,小孩子剛出生需要營養全面,添加多種營養成分的奶粉,目的就是要在小的時候讓他吃的好一點,把身體基礎打牢,為后期健康、快速的生長打好基礎。幼蟹也是一樣,需要充足的營養和能量去順利完成第一次脫殼,否則容易導致蛻殼不遂。
 
河蟹雖然是雜食性,但更傾向于動物性餌料。澳華“蟹安康幼苗料”(cp≥42%)以魚粉、豆粕為主要原料,誘食性強,促進河蟹更好的開口攝食,充足的營養可以保證幼蟹更好的生長發育,保證第一次脫殼的同步性,減少蛻殼期間幼蟹互相殘殺,提高蛻殼成活率。
 
投喂時間:一般幼蟹在下午四點至晚上八點攝食量最大, 所以要在這個階段提高投喂比例,做到早少,晚多,晚上要占到全天投喂量的70-80%。
 
投喂量:河蟹總重的1-3%。但是蛻殼期間,幼蟹是停止攝食的,要減少投喂量,避免浪費。
 
第二:做好“補鈣”
每年3月底4月初,幼蟹開始第一次蛻殼。蛻殼時頭胸部和腹部之間的鈣質溶解,然后舊殼被撐開,軟的新身體會從舊殼中脫出來,新的身體會大量的吸水,將身體撐的更飽滿,更大,并需要從水體中吸收大量的鈣,使新的甲殼“鈣化”(河蟹甲殼中含有大量的鈣鹽),以保證新的甲殼夠硬,從而起到保護肌肉的作用。
 
如果水體中鈣等礦物元素不足,就會導致新的甲殼“鈣化”困難,這是河蟹最弱的時候,環境的變化,天敵,還有完成蛻殼的河蟹的殘食,都會造成河蟹蛻殼期間的死亡,導致脫殼成活率低。因此我們需要在河蟹蛻殼前,蛻殼過程中做好水體“補鈣”工作。澳華“蝦蟹活力寶”主要是鈣、鎂、磷、鉀等微量礦物元素,能夠促進河蟹蛻殼,保證幼蟹蛻殼同步性,并補充河蟹蛻殼所需的鈣、鎂等礦物元素,保證河蟹蛻殼后甲殼迅速“鈣化”,提高成活率。
 
第三:做好“青苔防治”
蟹塘中主要的青苔種類有水綿、剛毛藻、水網藻等。3月、4月份水溫較低,水質偏瘦,陽光能夠直射池底,導致青苔大量繁殖,夜晚青苔呼吸作用,造成水底缺氧,青苔一旦死亡、腐爛,導致水質惡化,影響河蟹生長。
 
所以3月、4月要做好青苔的防治,避免青苔爆發。首先,使用澳華“肥水寶”肥水,培養水體中的藻類,降低水體透明度,避免陽光直射池底,減少青苔光合作用,降低青苔的生長速度;其次,池底青苔生長較少的時候,定期潑灑腐植酸鈉清除青苔,少量多次。可以達到很好的預防青苔爆發的效果。
 
第四:做好“護草”
“蟹大小,看水草”,可以看出水草在河蟹養殖過程中的重要性。水草可以為河蟹提供天然餌料,高溫期可以為河蟹遮蔽降溫,后期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所以3月、4月份的水草 “養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第一步:放苗后,餌料的投喂要充足,保證河蟹的攝食,避免河蟹過多的采食環溝中的伊樂藻;第二步:將剛栽種的輪葉黑藻、苦草等用網圈起來,避免河蟹上岸采食;第三步:定期潑灑草肥,保證水草充足營養,生長旺盛,建議,15-20天/次。            
上一篇:河蟹塘肥水困難原因及產品解決方案 下一篇:河蟹生態養殖水質管理技巧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