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青蝦鱖魚同池共養技術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一、池塘條件
池塘應選擇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周邊無污染的地方。塘口呈東西向的長方形,面積為10畝左右,埂寬3米以上,池坡土質較硬,坡比為1:2.5~3.0,池底基本平坦,底質為偏堿性的壤土。在池塘四周開挖環溝,保持水深為1.2~1.5米,溝底稍向排水口傾斜,溝面積占蟹池總面積30%~40%。將池塘中部推整成平灘,保持水深為0.5~0.8米。在池埂外側用石棉瓦或鈣塑板等材料建成防逃墻(四角做成圓弧形)、進排水口用雙層不銹鋼網封好扎牢,以防河蟹逃逸。池中按1.5千瓦/畝的標準安裝條式微孔增氧,并配備5.5千瓦的進、排水泵各1臺。
二、清塘植草
入冬后排干池水,清除雜草雜物,挖除過多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左右,凍、曬池底整個冬季,以加速有機物的風華。放養前10~15天加水5~10厘米,使用生石灰清塘,用量為80~100公斤/畝,以殺滅病原體及、野雜魚等敵害生物。待清塘藥性消失后,在池中栽種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黃草等水草,使水草覆蓋率達50%~60%。水草不僅是河蟹的植物性餌料,而且還是河蟹和青蝦棲息、蛻殼的隱蔽場所。
三、施肥投螺
水草成活后,投施發酵過的蓄、禽糞,用量為200~300公斤/畝。以后每隔10~15天追施1次生物有機肥,用量為3~5公斤/畝,以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量,為河蟹提供生物餌料。清明前后投放螺螄,用量為300公斤/畝,可于8月份再補投1 次,用量為100~200公斤/畝。螺螄不僅是河蟹的動物性餌料,而且還能起到凈化底層水質的作用。
四、苗種放養
蟹種放養規格為100~200只∕公斤,密度為800只∕畝左右,時間在3月初。青蝦苗放養規格為1000~2000尾/公斤,密度為10~15公斤/畝,放養時間在3月底。鱖魚種的放養規格為5~6厘米,密度為15~20尾∕畝,時間在6月初。另外,還可在池內放養部分鰱、鳙魚種,規格為150~250克∕尾,密度為80~100尾∕畝,時間在3月份。上述苗種放養前需用3%~5%食鹽溶液浸浴5~10分鐘,以殺滅體表細菌及寄生蟲。
五、餌料投喂
以投喂河蟹配合料為主,蛋白含量應達30%以上。日投喂2次,分別于上午7:00、下午5:00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為主,占日投喂量的70%,日投飼率為池蟹總體重的3%~6%。每隔3~4天投喂1次冰鮮魚,以提高河蟹的規格和品質。具體的投喂量應根據水質、水溫、天氣和河蟹的攝食生長情況靈活掌控,一般以投喂后2小時左右吃完為宜。在養殖過程中,在保證河蟹飼料投喂的前提下,應有意識地增加投喂一些豆餅、麩皮、米糠等,以滿足青蝦生長的營養需求;鱖魚以野雜魚、小青蝦為餌、鰱鳙魚攝食浮游生物、有機碎屑,無需人工投餌。
六、水質調控
每隔10天左右加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每隔15~20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30%左右;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間。每隔10~15天潑灑1次生石灰,用量為10~15千克∕畝,調節PH值為7.5~8.5。適時開啟微孔增氧,保持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每隔10~15天潑灑1次水產博士(主要成分:乳酸菌、芽孢桿菌、糞鏈球菌、EDTA、凈水劑),用量為200毫升∕畝.米,以改良水質和底質
七、病害防治
每月投喂1次用1%的食鹽和0.1%的鮮大蒜汁配制成的藥餌,每日1次,連喂3~5天,防止腸炎病。5月和9月各潑灑1次纖蟲速凈(主要成份:復合二硝基;規格:10%),用量為40~50毫升/畝·米,每日1次,連用2次,預防寄生蟲病。一旦發生病害,因及時診斷病因,對癥選用國家允許的高效、低毒、環保的藥品進行治療,將病害消滅在“萌芽”之中。在病害防治中,嚴禁使用敵百蟲、敵殺死和菊酯類殺蟲藥物。
作者:金湖縣漁業科技入戶 成學山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