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養殖池塘的五種套養模式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作者:金湖縣漁業科技入戶 成學山 
 
大閘蟹養殖池塘套養模式,就是在養蟹池塘中,合理套養部分蝦、魚品種,在不影響河蟹規格、品質和產量的前提下,讓蟹、蝦、魚同池共生,以達到資源共享、優化環境、增加產量、提高效益之目的。蟹種的放養規格為60-120只/㎏,密度為600-800只/667㎡,時間在2-3月份。養殖至10月份河蟹平均規格可達125g以上,產量在70kg∕667㎡以上。蟹池套養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種,現分別介紹如下,供養殖者參考。
一、龍蝦套養模式。龍蝦具有生長速度快、飼養管理容易等特點,在蟹池中套養龍蝦是增產增效的重要途徑之一。龍蝦苗的放養規格為3-4㎝,密度為2000-2500尾/667㎡左右,時間在5月份。經過2個多月的飼養,可用地籠將規格達30g以上的龍蝦起捕銷售,做到捕大留小,均衡上市,產量為50㎏∕667㎡左右。
二、青蝦套養模式。青蝦具有肉質松軟、味道鮮美、蛋白高、脂肪低的特點,都是人們喜愛的名貴水產品,市場價格一直堅挺,具有較好的養殖前景。1-2月份是投放青蝦種苗的最好時機,也稱為冬、春放養蝦苗。此時放養青蝦抓住河蟹的生長空間,青蝦苗入下池后、幼蝦的生長恰好避開了河蟹攝食的“威脅期”,蝦、蟹各自靠投喂的餌料生長,不構成爭食互斗,形成了“和平共處”的生長環境。青蝦苗的放養規格為2000尾∕㎏左右,密度為20㎏∕667㎡,條件好的地區可增加至25㎏∕667㎡。青蝦的生長速度比較快,一般經過2個多月的養殖就能達到商品規格,從5月份開始用蝦籠、地籠捕蝦, 捕大留小,至7-8月份捕蝦基本結束,產量為40-50㎏∕667㎡。
三、沙塘鱧套養模式。沙塘鱧個體雖小,但因其肌間剌少,含肉量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由于天然水域的數量日趨減少,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沙塘鱧已成為當前最具發展潛力的名貴養殖品種之一,越來越受到養殖者的重視。在蟹池內套養沙塘鱧,可讓沙塘鱧捕食池中的小魚、蝦,提高河蟹飼料利用率。塘鱧魚種的放養規格為2-3㎝,密度為500-600尾∕667㎡,放養時間在5月份。養殖至年底沙塘鱧的平均規格可達100g,產量為50kg∕667㎡左右。
四、黃顙魚套養模式。黃顙魚為雜食性魚類,套養的黃顙魚可攝食蟹池中殘餌、浮游生物、小魚、小蝦、昆蟲等,以達到清野作用,降低河蟹的飼料系數,增加黃顙魚產量。黃顙魚種的放養規格為20-30g/尾,放養密度為200-300尾∕667㎡,放養時間在4月份。養殖至年底黃顙魚的平均規格可達125g以上,產量為20-35kg∕667㎡。
五、鱖魚套養模式。河蟹、鱖魚對養殖環境的要求基本相同,兩者互不殘殺,而鱖魚攝食蟹池中的野雜魚,將低質魚轉化為優質魚,在提高了河蟹飼料利用率的同時,又降低了蟹池的生物耗氧量,優化了水質,有利于河蟹的健康生長。鱖魚的放養規格為5-6cm,放養密度為20-30尾∕667㎡左右,放養時間在5月中下旬。養殖至年底鱖魚的平均規格可達500g以上,產量為12-15kg∕667㎡。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