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養殖塘水草的栽種及水質調節技術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蟹大小,看水草”,“養好一塘蟹,先要種好一塘草”這句話是漁業諺語,由此可見水草在池塘河蟹養殖中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河蟹養殖技術的成熟,漁業技術推廣工作者對水草也日益關注。筆者根據多年的養殖實踐,現將相關技術介紹如下,供養蟹者參考。 
一、水草栽植 
1.水草種類。蟹池中的水草應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為主,浮葉和漂浮植物為輔,以達到調節互補作用。沉水植物的主要品種有:輪葉黑藻、苦草、伊樂藻等;挺水植物的主要品種有:蒲草、蘆葦、茭白、等;浮葉植物的主要品種有:荇菜、莼菜、菱角等;漂浮植物的主要品種有:水花生、空心菜、浮萍、青萍等。 
2.基本布局 
蟹池深水區以栽植沉水植物及浮葉和漂浮植物為宜,淺水區以栽植挺水植物為佳。河蟹養殖池內應注意保持適口水草的穩定性和多樣性。 
3.栽植方法 
⑴伊樂藻。伊樂藻發芽早,長勢快,在早期其他水草還沒有長起來的時候,只有它能夠為河蟹生長、棲息、蛻殼和避敵提供理想場所。伊樂藻生長期長,能再生,冬天亦不會枯萎。但伊樂藻不耐高溫,當水溫達到30℃時,基本停止生長,也容易臭水,因此伊樂藻的覆蓋率應控制在20%以內,養蟹者可以將其作為過渡性水草進行栽植。伊樂藻在冬春季進行栽插。方法是將草3~5株一束扦插入泥3~125px,留泥上15~500px;株行距1250px×1250px;用量為10~15千克/畝。栽植區水位約750px。也可將伊樂藻截成10厘米長的莖,象插秧一樣,一束一束地插入有淤泥的池中(每束10~15株),株行距為500px×500px,用量為40~60千克/畝。 
⑵輪葉黑藻。輪葉黑藻的特點是耐高溫、生長期長、適應性好、再生能力強,是河蟹喜食的水草之一,適合于光照充足的池塘及大水面播種或栽植。輪葉黑藻被河蟹夾斷后能節節生根,生命力極強,不會敗壞水質,因此這種水草的覆蓋率可達40%~50%。
⑶苦草。苦草易種植,產量高,耐高溫,具有脆、嫩的特點,是河蟹喜食的植物餌料,在養蟹水域中有“水下森林”之美譽,其覆蓋率為20%左右。在清明前后,當氣溫達18℃時,將草籽裝入蛇皮袋中浸種7天后,連袋撈起曬1天,再放入水中泡1天,之后拌泥土均勻播灑。用量為50克/畝左右。6月中下旬即可分孽出足夠密度,播種初期(4~5月份),保持淺水位,利于草芽生長。 
⑷水花生。水花生適應性極強,陸地、水面都能生長,且抗寒力強,氣溫在10℃時即可萌芽生長,河蟹喜在上面棲息、攝食,覆蓋率為10%~20%。水花生在養蟹水域中都采取移植的辦法,在蟹種放養前后移植,用竹樁、木樁或三角架固定。 
⑸浮萍。浮萍的生存適應性強,冬芽沉入水底越冬,早春浮至水面,萌發為新個體。浮萍是河蟹喜食的植物餌料。浮萍可采用培養法,一般按照20~30平方米固定一個1~2平方米的三角架,將浮萍固定在蟹池水面上使其生長繁殖,以補充其它水草的不足。 
二、水草的作用 
1.是河蟹的天然餌料。水草具有鮮、嫩、脆、滑的特點,符合河蟹的天然食性,在河蟹食物組成中占有重要組成部分。水草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維生素以及鈣、磷等是餌料營養均衡的保證,河蟹經常攝食,能夠促進消化,降低發病率,對河蟹健康生長極為有利。同時,水草密集的地方,可吸引螺絲、小魚蝦等眾多餌料生物供河蟹攝食。 
2.是河蟹棲息、隱蔽、蛻殼場所。河蟹只能在水中作暫短的游泳,夜間,河蟹具有爬上各種浮葉植物休息和嘻戲的習性;白天河蟹又爬在水草上攝食,機體易受陽光照射,有利于鈣質的吸收,促進甲殼的生長,同時也可以減少體表寄生蟲危害;在高溫季節,河蟹可借助水草隱蔽,以達到遮陽納涼的作用;河蟹的發育生長全靠脫殼來完成,在蛻殼時,水草可供河蟹攀援附著,縮短蛻殼時間,蛻殼后的軟殼蟹又可在水草叢中藏身躲避,不易被同類及敵害發現,從而避免了被殘食的可能,提高了軟殼蟹的成活率。 
3.能有效改良水質。河蟹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新和溶氧充足的水域環境中,由于人工投餌殘餌沉積池底,水質容易變肥,這對河蟹生活和生長的危害極大,更容易導致蟹病發生。在蟹池內種植水草,利用水草的自身代謝功能,吸收淤泥中氨氮和無機鹽類,改良養蟹水域的底質。同時,水草不僅可在光合作用下釋放大量氧氣,還可吸收水中不斷產生的大量有害氨氮、二氧化碳和剩余的餌料溶失物及某些有機分解物,使pH值保持在中性偏堿的范圍內,增加水體的透明度,對促進河蟹的健康生長有著重要意義。 
4.能改善河蟹品質。水草為河蟹提供了優越的棲息場所,避免了在底泥或洞中穴居,造成河蟹體色灰暗現象。另外,水草凈化水質的作用,減少了水體中的污物,使養成的河蟹體色光亮,有利于品質和養殖效益的提高。 
三、養護管理 
1.前期護理。養殖前期要穩定并促進水草根系生長,使水草植株矮壯、葉面寬大。根系好,水草長得好,不易漂浮、吸收池底養分也多,水草生長健康。前期水位以水草基本達到水平面為準,以后隨著溫度上升,水位也應慢慢升高。3~4月份,盡量控制水位,保持水深40~60㎝,并有一定的透明度,利于水溫上升,保證水草在充足光照下發棵。根據塘口肥瘦程度施高效復合肥、發酵有機肥或生物肥。水體太瘦,水草長勢差,要增加水體肥度,提供水草生長必需養分。 
2.中期護理。養殖中期要抑制伊樂藻快速生長,防止水質劇烈變化,塘內養分被過度消耗。4月底~5月初,可割除水草上部20~30㎝,促進根系和莖葉生長。高溫季節來臨前,可再次割除伊樂藻,僅留根部10~15㎝左右,既能凈化水質、降低水溫,又能保持水體流動,同時防止伊樂藻高溫爛草。6月份后,施生物肥、生物菌等,保持池水肥度,每15天使用1次水草養護產品。水草偏少,必須補充水花生和浮萍。 
3.后期護理。養殖后期(9月份以后)主要以輪葉黑藻為主,保持水草覆蓋率達50%以上。要增加養分,促進水草生長,同時打撈死草、浮草,避免造成水質惡化.
上一篇:一至九月份河蟹養殖技術口訣 下一篇:淺談河蟹養殖使用自配料的優缺點分析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