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河蟹軟殼病產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作者:昆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王衛進 
 
河蟹生長速度或脫殼時間間隔與水溫、氣溫、餌料和生長階段等有關。每次河蟹脫殼都是的生死大關,部份養殖戶河蟹脫殼后殼發軟,河蟹成活率低。根據多年的科技指導、水產醫院多年工作經驗、和示范戶與養殖戶交流,現淺析錦溪鎮河蟹軟殼病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癥狀
河蟹蛻殼后,長時間殼不硬(超過30小時),手捏殼薄且軟,殼肉幾乎分離,病蟹不吃不動,有時殼下積水、甲殼粗糙。
二、原因分析
1、投喂的飼料單一或營養不全面。投喂的飼料缺鈣或鈣磷比例不平衡,或者飼料投喂量長期不足,造成河蟹營養不良,這可能是河蟹發生軟殼病的主要原因;
2、使用殺蟲劑種類或時間不當。未對癥下藥,科學治療,造成河蟹藥物應激,體能下降,有些藥物可能藥物成分原因,也可能造成河蟹軟殼病;
3、中后期水質惡化。
4、水體中重金屬離子含量過高。
三、淺析防治方法
1、嚴把飼料質量關。選擇優質動物餌料和營養全面的顆粒飼料,切勿投喂霉變過期飼料,并視河蟹吃食情況,增加投喂數量。
2、調節水質,改良底質。適時進水換水,定期施用EM菌、光合細菌等微生物活菌制劑改良水質,并結合底質改良,維持好水體生態系統平衡,特別是養殖中后期,要注意池底改良,防止池底惡化;定期施用生物肥,經常保持好養殖過程中池水肥度,在培育天然生物餌料同時,豐富池塘鈣源;加強中后期水草護理,凈化水質。
3、因使用殺蟲劑或池水重金屬超標導致河蟹軟殼病應立即進行水體解毒。全池潑灑解毒素。
4、加強機體營養和腸道環境改良。每次河蟹脫殼前后全池潑灑離子鈣或葡萄糖乳酸鈣,補充池水鈣源和營養物質,同時在飼料中添加氨基酸類、多維、免疫多糖、離子鈣等營養物質,改善腸道消化環境,增強河蟹抗病能力。完成最后1次脫殼后,可使用1-2次硬殼寶。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