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河蟹養殖池塘管理技術重點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梅雨,是指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梅雨季節的特點是持續低氣壓,帶來的直接危害是持續缺氧,河蟹體質下降。那么,梅雨期河蟹養殖池塘該怎么管理呢?首先,我們看一下梅雨季節的影響都有哪些。
一、 對于河蟹的影響及管理重點
持續陰雨天氣,帶來的直接危害是持續缺氧,造成河蟹體質下降,出現死亡。一些塘口每天出現數個死螃蟹,既沒有明顯的增加,也不減少,這是典型由缺氧引起的死亡。這種塘口亞硝酸鹽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處理時建議干撒增氧型分解底改“超能粒”或“福底Ⅱ”配合“好運CC”,外用“至尊95”防繼發感染細菌病,內服“腸輕松”+“加樂福”+“好又多”+“好肝膽”,能起到較好的減少死亡的效果。
陰雨天后天氣突然轉晴,往往易發氣泡病,表現為死蟹數量短時間內增加較多,河蟹出現鰓部水腫、抓腳、掉腳、水癟子等癥狀。這種情況外用“至尊95”+“好運CC”,內服“速滅菌Ⅱ”+“加樂福”+“好又多”+“好肝膽”,減少損傷效果明顯。
二、對于水草的影響及管理重點
蟹塘常見草種有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大頭翁等。伊樂藻屬于低溫型水草,水溫20℃~25℃以上時生長緩慢,表現為嫩須新根少,黃根、黑根多等,如果不及時保草,往往容易腐爛。
保好伊樂藻,一定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1、及時補充伊樂藻所需的營養
伊樂藻是水生植物,生長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碳肥,及時、足量的碳肥能使伊樂藻即使高溫時也能發出新根,保持水草葉片青綠、莖稈結實。通過這些年不斷摸索總結,好潤建議養殖朋友按照以下保草黃金配方為伊樂藻補充營養。
(1)水草沒有上浮的池塘,外用“草得力”+“神力碳”或“生力菌”保草;水草受損嚴重,萎縮、無力時加入“藻精靈”配合使用,起效迅速。
(2)水草上浮的池塘,外用“藻得力”+“生力菌”或“神力碳”保草,水草活力很差時加入“藻精靈”一起使用。此方法用后水草根、莖、葉會同時生長,返青快。
2、保障水體有較高的溶解氧水平
(1)水草過密時,及時疏行打頭,保障水體流通,水草通風透氣。水草上浮的池塘,要用竹竿固定浮起的水草,避免四處游走聚集成片。
(2)七天左右使用一次增氧型分解底改“超能粒”或“福底Ⅱ”改良池底,緩解水草根部缺氧。
(3)水源良好的時候,下半夜到早上天亮前加注新水。
(4)持續下雨天氣,可以24小時打開增氧機。
三、對于水體的影響及管理重點
水體持續缺氧,易返底引起水渾;雨水多,易導致水體“倒藻”。每一次下雨過后,總有一些塘變得水渾,總有一部分池塘變化不大。造成這種差別最根本的原因是水體肥度的差別。一個池塘越肥,那么這個水體越穩定,也就越不容易受天氣的變化而頻繁變化。易渾濁的塘往往肥度低。肥度,即水體藻相和菌相的統稱。肥度低,即水體中藻類、菌類種類單一數量稀少,穩水能力差,易受天氣等因素影響而變化,變得水渾。所以,梅雨天天晴時一定要及時補肥,外用“藻得力”+“生力菌”+“綠藻源”能有效穩定水體、凈化水質、預防藍藻。
天晴時要及時補肥,如果連續幾天下雨,一定要多用“好水底毒凈”+“超能粒”。“好水底毒凈”是非常好的水體緩沖平衡劑,穩水能力非常突出,能有效的預防雨后水渾。
提高水體溶解氧的幾點措施:
(1)七天左右用增氧型分解底改“超能粒”或“福底Ⅱ”改善底部,減少耗氧。
(2)下半夜到天亮這段時間打開增氧機,持續缺氧時,增氧機可24小時運行。
(3)下半夜到天亮前換水。
(4)改善喂料習慣。有的養殖朋友天天給螃蟹喂冰鮮魚,天天喂冰鮮魚螃蟹易得腸炎,造成底層污染大,加重耗氧。建議調整為:一天喂魚搭配蠶豆、玉米等副飼料,一天投喂顆粒料,同時拌入營養套餐,減少底層污染和氧氣消耗。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