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大閘蟹養殖戶管理蟹塘要做到“六個一”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春季水溫逐漸回升,此階段塘蟹養殖管理對于全年生產至關重要,是養殖大規格河蟹,奪取高產高效的重要基礎,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好一池水。春季自然水源中是野雜魚繁殖盛期,為防止野雜魚混進河蟹池塘,殘食河蟹并造成爭餌、爭氧,因此,在進水管道上一定要嚴格安裝雙層濾網,確保萬無一失。養殖過程中,做好池塘水質管理養護,確保養殖池水肥、活、嫩、爽。
    二、放好一塘蟹。要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爬行敏捷,附肢齊全,健康無傷、體表潔凈的優質健康蟹種。蟹種規格應在每120只/千克以內,內塘圈養畝放500只~800只。蟹種放養時,最好用高錳酸鉀20毫克/升溶液進行消毒3分鐘~5分鐘,殺滅蟹種體上的有害病菌和寄生蟲。
    三、種好一池草。多元化栽種水草,避免品種及分布空間的單一化,早期以種植伊樂藻,清明前后種植輪葉黑藻和水花生等,水草的總覆蓋率控制在50%~60%左右為宜。水草種植應按“條式”或“井式”方式,形成幾條規則的“水道”,以促進水體的流動。
    四、鋪好一塘螺螄。螺螄既可作為河蟹優質動物性餌料,又有著凈化養殖池塘水質的功能。但一次性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質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因此,采取多次投放效果更好,可在清明前,每畝放螺150千克~200千克,然后在7月份~8月份再次投放100千克~150千克,將其均勻撒放在蟹池四周和淺水處,也可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進行多次投放。
    五、早投一把飼。春季氣溫回升較快,蟹種開食較早,攝食量隨水溫升高而逐漸增加,應及時投喂精飼料,并輔以15%~20%的粗飼料,按照由少到多的原則,做到定時、定量、定質、定位投喂,以利于蟹種盡快恢復體質、生長脫殼,為取得高產、高效打好基礎。
    六、防好一池病。河蟹疾病的防治,需要在“防重于治”的指導方針下,采用“生態健康養殖”的管理技術。蟹種下塘第一次脫殼后,全面使用一次殺蟲藥并消毒,一般可以用蟹凈安、二溴海因等藥物進行預防。河蟹每次脫殼前后,適時使用礦物質補充劑新硬殼寶或磷酸二氫鈣,補充微量元素,以增強幼蟹體質,促進脫殼生長。5月份以后,河蟹吃食開始旺盛,可投喂內服中草藥進行預防。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