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蟹

                淺析提高大閘蟹養殖效益的幾點看法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近年來,河蟹養殖的經濟效益已經從九十年代畝利潤為5000-8000元,逐步回落到2000-4000元之間,并趨于穩定。養殖效益不容樂觀,造成養蟹效益不佳的原因很多,主要體現在池塘老化,水體缺氧及自身污染越來越嚴重;種質混雜、退化;苗種未經檢疫和消毒;養殖結構單一,放養不規范;飼料單一,營養缺乏;蟹藥使用不當,缺乏科學性;同時也有市場因素的原因。為了更好地提高河蟹養殖效益,增加河蟹養殖抗風險能力,養蟹應采取現代高效生態養殖管理方式,科學運籌,方可有效地增加漁民收入,提高河蟹養殖的經濟效益。怎樣提高河蟹養殖高質高效,就此談談幾點看法,僅供廣大養蟹戶參考。

                  1、換茬輪作養蟹

                  經過多年的養蟹生產,蟹池中淤泥較深,滋生大量的病原體、細菌等有害物質,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蟹病呈逐年上升趨勢,養蟹效益不佳。真對這種情況可采用換茬輪作的方法,每2-3年輪作一次,利用生物間相互作用及更換生態環境來抑制病毒、細菌,從而達到提高養殖效益和生態防病的目的。

                  2、改革養殖制度

                  隨著養蟹業的不斷發展,傳統單一的河蟹養殖風險大,養殖效益不穩定。為了更好地充分發揮蟹池生產潛力,提高養蟹抗風險能力,必須改革養蟹制度,采取蟹池混養青蝦、鱖魚,花白鰱及蟹、蝦、魚混養,發揮蟹池最大生產力。

                  3、仿生態營造蟹池環境

                  蟹池四季有草有螺,且水草均為復合型的,采取現代科學管理方式,年底均能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回捕率高,規格大,質量優等特點。具體操作方法是:在清塘消毒后,選擇適合本地區生長的伊樂藻、輪葉黑藻、小茨藻、金魚藻等水生植物進行移栽,覆蓋池塘面積的20-30%為宜。同時在清明前投放當天捕撈的鮮活螺螄300-400公斤/畝,以后根據蟹池螺螄存塘量的情況再補放200-300公斤。清明前后投放的螺螄可大量繁殖幼螺,這樣為下塘后的蟹種提供大量優質的動物性天然餌料,也有利于恢復河蟹經漫長越冬體力消耗,可使河蟹順利進行第一次蛻殼。

                  4、蟹池改造與消毒

                  在完成上個養殖周期后,利用冬閑時節,清除蟹池中過多過深的淤泥,加固池埂。并且在投放蟹種前對塘口進行徹底消毒,具體方法是:排干池水、充分凍曬10-15天后,每畝再用100-150公斤的生石灰化水趁熱均勻潑灑,次日將底泥和石灰漿充分攪拌;也可用10-15公斤的漂白粉全池潑灑,以殺死池中的有害細菌、寄生蟲和病原體。

                  5、科學管理

                  (1)、科學合理投喂,防止水質惡化

                  投喂的餌料以無公害全價顆粒飼料、新鮮的小雜魚、谷物類等飼料為主,并交叉投喂,已補充其營養的不足,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餌料系數和生產成本。具體投餌量應根據河蟹的放養量,規格、增重倍數和餌料系數、以及天氣、水溫、歷年來養殖經驗、技術水平等情況靈活掌握,堅持“四定”、“四看”的投喂原則,確保河蟹吃飽、吃好、吃勻,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觀察水質變化情況

                  蟹池水質的好與壞,是體現管理人員技術水平高低的主要標準之一。及時觀察水質變化情況,是決定投餌、注水、換水,增氧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在養殖生產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還應定期采集水樣送到技術部門進行水質檢測,及時地掌握蟹池水質變化狀況。

                  (3)、巡塘

                  高產蟹池的管理人員應住在池邊,堅持每天早、中、晚多次巡塘,觀察河蟹活動、吃食,水質變化等情況,檢查是否有缺氧和蟹病現象。在天氣突然變化時,如悶熱天氣,下午有雷陣雨及陰雨天、氣壓低,夜間及清晨要特別注意巡塘檢查。

                  (4)、預測缺氧與處理

                  缺氧是河蟹對水體一種生理反應。蟹池發生缺氧:一是蟹池水質過肥,河蟹存塘量大;二是蟹池內有大量水草已枯萎、發黃、腐爛而引起水質變壞;三是投餌多,剩餌腐爛引起水質敗壞引起缺氧。如有缺氧現象,要減少投餌量,及時開動增氧機或潑灑增氧劑增氧。

                  (5)、檢查蟹病及預防

                  檢查蟹病是養蟹高質高效一項重要技術管理措施。管理人員應認真做好池塘消毒工作,觀察河蟹發病及死蟹情況,及時檢查,制定預防方法和治療措施。對撈出的病蟹、死蟹不要亂丟、將病蟹和死蟹深埋和作無害化處理,這樣避免暴雨天氣,將病原體又沖進蟹塘中,造成病害的重復和交叉感染。在蟹病流行季節應做好池塘消毒、科學投喂、水質調控和藥物防治工作,發現蟹病,及時治療。

                  (6)、常做記錄

                  塘口檔案記載就是對養殖塘口的清塘、苗種放養、天氣變化、水質狀況、飼料及漁藥使用、捕撈和銷售等作詳細記錄并保存。建檔的好處:一是不斷總結生態養殖經驗,提升養殖生產管理人員自身技術水平和綜合管理能力;二是根據所記載的數據,能及時地調整飼養管理方法;三是增加水產品可追根溯源,為市場提供放心、綠色水產品。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