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時值高溫,外界氣候及養殖環境變化較大,若不注意管理中對水質、飼料、病害、逃逸、敵害等不良因素控制,就直接影響到年終產量和收益,因此管理上要因地制宜,不斷改進和提高管理水平。現對七月份河蟹養殖管理提出如下意見,供養殖戶參考:
1、加強巡塘
加強日常管理堅持1天至少3次巡塘,觀察河蟹的蛻殼、攝食、活動情況,觀察水質變化。如有異常,及時采取措施。
2、加強水質調控
七月份應將蟹池內有草處水位控制在上旬30厘米,下旬50厘米以內,以有利于節節草、扁擔草、伊樂藻正常生長。池塘周邊深槽水位控制在1.0-1.2米。炎熱夏天,水溫較高,水質容易變濃,有毒有害物質增加。有條件的池塘每隔5天左右可加注新鮮水一次,針對性的用好微生物制劑、底質改良劑、EM菌、光合細菌、生石灰等充分降解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將池塘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左右,pH值控制在7.5~8.5之間,氨氮控制在0.1mg/L以內,亞硝酸鹽、硫化氫控制在0.06mg/L以內,促進菌相、藻相的平衡。
3、加強水草管理
隨著水溫的升高,蟹池內伊樂藻容易出現“瘋長”現象,從而影響河蟹活動,并且容易造成蟹池缺氧和大面積敗草破壞水質。需人工清除部分伊樂藻。可在蟹池內間隔6~8米,整行拔去生長過密的伊樂藻,在池底留3~4米的通風溝,將伊樂藻覆蓋面控制在40~50%,為河蟹的自由活動留有一定空間。同時對長出水面的伊樂藻用刀具及時做割梢處理,使草頭沒入水面30cm以下,防止遇到大的風浪,增加浮力,脫根死亡。同時,可以使用護草壯根顆粒全池潑灑1-2次,促進水草根部生長、莖株矮化、葉片粗壯,防止莖葉腐爛,破壞水質。對于早期水草破壞嚴重的蟹池,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需適當移載水葫蘆、水花生、雍菜等。
4、加強投喂
七月份河蟹餌料開始以植物性為主,動物性為輔,不但要合理的投餌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投餌原則,還要根據蟹的生長情況、殘餌量、水環境、溫度及氣候的變化而改變,保證餌料的利用率,池中還須適量施肥,以繁殖天然餌料。如果河蟹池中青蝦的密度大,還要增加人工飼料的投喂,人工飼料要選擇營養全面、不變質、水中穩定性好的適口飼料。同時根據蟹池內螺螄實際數量和池水透明度,在7—8月進行一次補放,以確保河蟹活體餌料充足。
5、加強防治病害
七月份應控制用藥次數,尤其是刺激性強的消毒藥(如強氯精等),重點通過微生物制劑及底質改良劑將池塘水質調控到最佳狀態,使蟹池內有害細菌降低到最少,并輔以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等溫和性殺菌藥進行細菌性疾病的預防。針對寄生蟲病,可使用0.8ppm60%硫酸鋅進行殺滅。同時,還需定期內服維生素C、維生素E、大蒜素等,一般5~7天為一個過程,以增強河蟹體質,提高其免疫抗病能力。
6、加強防逃逸、防敵害
七月份是臺風雷陣雨的突發多發季節,防止河蟹的逃跑,應落實到平時日常管理之中,勤檢查防逃設施,勤檢查進排水口,勤堵實池埂漏洞,是防止河蟹逃逸的最有效方法。
敵害侵襲河蟹的主要是在脫殼時造成傷亡,常見的有龍蝦、水老鼠、水蛇、蛙類等,一經發現要及時清除,確保河蟹健康生長。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