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養蟹”幾乎是所有河蟹養殖戶的觀點,有些初養河蟹的人,一見蟹池里的水變肥、變色,就忙于換水,以防不測,池塘養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發現,中等肥度的水對河蟹養殖是相當有益的,這些池塘河蟹養殖的成活率、規格、產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發病率特別是近兩年流行的抖抖病的發生率遠遠低于其他池塘。目前許多養蟹戶普遍采用進排水的方法來調節蟹池水的肥度,這不是最佳辦法。因為過多的進排水:一是浪費電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變化頻繁,部分河蟹遷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蛻殼,形成懶蟹;四是進排水稍有疏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如何調節養蟹池水使其達到中度肥度呢?可用以下辦法來調節。
1、水質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來調節,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種放養前15天,每畝施發酵過的糞肥3-5擔,養殖中期如池水仍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畝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鰱魚、鯽魚種或青蝦苗。鰱魚以浮游植物為食,鯽魚和青蝦能攝食河蟹吃剩的餌料碎屑,減少池塘有機物積累,蟹池適當混養這些品種,可起到控制池水過肥的作用。一般畝放鰱魚種100尾、鯽魚種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蝦苗2萬尾或2-3厘米的幼蝦0.5-1公斤。
3、對池底淤泥較多,水中肥力較足的池塘,可通過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葉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積約占總水面積的1/5-1/4。這樣不但能滿足河蟹的生長需要,還可改善水質及河蟹的肉味品質。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