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貼士:河蟹小龍蝦池塘生態養殖技術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1、池塘條件
蝦、蟹養殖池面積以10-20畝為宜,水深1.2-1.5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池底淤泥10厘米左右,每年干塘日光曝曬池塘10-15天,并在池中為小龍蝦建造一個較為適宜的交配,產卵場所。
2、種草投螺,營造池塘生態環境
河蟹及小龍蝦同屬甲殼類動物,喜歡在水草叢中生活,喜食自然環境中的水生動植物。如螺螄、水草。因此,水草、螺螄是蝦、蟹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生物,在人工養蟹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有利于蝦、蟹覓食、棲息、隱蔽、蛻殼、生長。因此蝦、蟹池中種植以輪葉黑藻、苦草、伊樂藻為主的水生植物,保持蝦、蟹池中有一定比例的水草,一般覆蓋面占水面積的三分之一為宜。此外,每畝水面應在清明前還要投放300—400kg活螺螄,讓其自然繁殖。生長季節,根據情況適當補放一些活螺螄,以增加蝦、蟹的天然動物性餌料的不足,有利于河蟹生長、蛻殼。
3、優種稀放、科學混放
目前,小龍蝦養殖模式主要是針對第一年已進行成蝦養殖的池塘,在第一年養殖結束后,有意的留有部分成蝦不捕撈,作為第二年的親蝦,讓其在原池中進行交配、產卵、繁殖來獲得苗種,一般預留成蝦數量應控制在每畝10-15kg即可。
蟹種來源于長江水系的天然蟹苗培育的蟹種和用長江水系的蟹作親本繁育出的蟹苗培育的蟹種,其放養成活率高,生長快,個體大,養成效果好,挑選規格為140-180只/kg,附肢齊全,體質健壯的扣蟹進行放養,外購的苗種需有關部門檢驗檢疫合格后,并經嚴格消毒后方可投放養殖池中養殖,放養數量控制在每畝600-800只。
4、餌料的投喂
提倡投喂以全價綠色配合飼料為主,兼投些小雜魚等,投餌量根據河蟹及小龍蝦的體重,攝食強度,水溫和水質等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為體重的8-10%,來滿足各個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營養要求,始終保持河蟹及小龍蝦高頻率的蛻殼,促進快速生長。投餌一般分早晚各一次,早上占日投餌量的30-35%,傍晚占日投餌量的65-70%,餌料要投放在沿池邊的平灘上,投餌時要注意均勻撒播,不應集中投喂,以防河蟹及小龍蝦爭食而格斗。
5、水質管理
飼養期間,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加注新水,原則上蛻殼高峰期不換水,雨后不換水,水質較差時多換水,一般每7-10天換水一次,為使水質保持清新、爽活、溶氧充足,要定期地向池中潑灑生物活菌調節水質。每半月潑灑一次生石灰水,用量1米水深每畝用10-15千克,使池水PH值始終保持在8—8.5之間,同時可增加水體中鈣離子的濃度,促進河蟹及小龍蝦的蛻殼生長。
6、疾病防治
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將防病治病工作貫穿于生產每一個環節。生產過程中,采取徹底清塘,種草投螺、選擇優質苗種,科學投餌,使用生態活菌劑等綜合管理措施,有效地減少和控制河蟹及小龍蝦的發病,提高成活率。
7、適時起捕小龍蝦
小龍蝦具有加速度生長規律,生產中適時將大規格的小龍蝦起捕上市,是小龍蝦高產高效的重要措施,做到常年捕撈,捕大留小的方法,降低池塘水體的載魚量,始終保持較合理的飼養密度,從而促進蝦、蟹的快速、同步生長。小龍蝦的起捕應從5月底便開始起捕上市,河蟹為秋季集中起捕上市。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