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科技入戶典型經驗介紹:成蟹養殖前期水質管理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隨著全國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在我縣的深入實施,廣大養殖戶的技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許多養殖戶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不斷償試和探索,產生許多諸如示范戶李和春事例的成功養殖典范。李和春,男,57歲,初小文化,在南京市高淳縣淳溪鎮駝頭村永兆圩內養殖面積60畝,2007年放養蟹種20000只,草魚春片3000尾,鰱鳙種300公斤,套養青蝦230公斤和鱖魚種1200尾。全年銷售總計收入365000元,其中收入310000元,青蝦收入30000元,其它魚類收入25000元;全年生產成本150500元,畝成本2510元,其中蟹種款24000元,承包費18000元,螺螄25000元、小魚和顆粒料等58000元,蝦苗和魚種支出9500元、柴油電力費5000元、魚藥、微生物調節劑7000元,其他開支4000元。養殖毛利2145000元,畝利3575元。李和春的養殖成功,我覺得與他在成蟹養殖前期就開始加強水質管理是分不開的。
通過多年來的科技宣傳和實踐探索,水質重要性已為廣大養殖戶所認識,良好的水體環境可以減少或杜絕病害的發生和促進河蟹的健康生長,但有部分養殖戶往往忽視養殖前期水質的管理,重視7、8月高溫期間水質的調節和底質的改良,事實上養殖前期水質的好壞也是養殖成功的重要一環。在養殖前期,許多養殖戶認為只要水質清澈就行了,忽略了保持水體肥度的重要性。事實上,進入3、4月,水溫逐漸上升,水草發芽生長,螺螄育肥繁殖都要消耗大量的養料,容易造成池水清澈見底。水體清瘦,水中浮游生物少,而他們卻是水中溶氧的主要合成者,水體溶氧的90%來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溶氧不足,勢必會影響螃蟹攝食和生長,出現螃蟹第一次脫殼不遂現象。另外,池中豐富的浮游動物也是蟹種和青蝦苗的天然餌料,它們的營養作用往往是人工飼料難以替代的。在這一方面,李和春做得比較好,他始終保持了養殖水體的“肥、嫩、爽”,養殖前期也不例外,而這恰是奠定他養殖成功的基礎。
保持成蟹養殖水體“肥、嫩、爽”,可以采用施肥和換水相結合的辦法。年初加水后可以一次性施有機肥,有機肥營養全面,肥效長,但起效慢;初春時可以加注新水和施用水產專用復合肥,當然也可用潑灑豆漿的辦法,施用時少量多次,以保持水體肥度,為蝦、蟹生長創造優良的生態環境。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