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養殖戶應該如何徹底治理蟹塘里的藍藻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藍藻問題一直是水產養殖過程中一個難題,也困擾著許多養殖戶。在去年的養殖后期,很多塘口都爆發了藍藻,而且呈現出藍藻爆發早,而且增值快等特點。很多養殖戶在遇到藍藻發生時,處理問題有些急促,導致越處理問題越難解決。藍藻我們一直建議以預防為主,當藍藻發生時也不比太過緊張。
我們總結了藍藻發生的池塘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大部分塘口出現藍藻是因為池塘中沒有水草或者水草很少,導致后期有機質含量過高,不能被完全利用;
2)螺螄放養量太少,或者放養的螺螄成活率不高,導致后期底質有機質含量豐富。
3)前期使用化肥和有機肥過多,后期很少使用微生物或底改來分解有機質,導致肥料在池塘中積累,并沒有被完全利用,當到了養殖后期,溫度升高,Ph升高,水體形成富營養化,藍藻開始發生。
綜合以上情況預防藍藻的發生要做好以下幾點:
1)保證水草的正常生長,在養殖中期要注意對水草及時追肥,保持水體透明度在30-40公分。
2)前期如果螺螄放養量不夠,可在六月份增加一批螺螄,一般總放養量在500-600斤/畝,并要保證螺螄質量要好。
3)河蟹養殖前期盡量使用生物肥,減少化肥使用量,有機肥要通過芽孢桿菌和酵母菌進行發酵,在中期(5月份以后)要定期在池塘中使用微生物制劑,后期肥水主要以氨基酸類肥料為主,每月配合使用1-2次枯草芽孢桿菌原粉(2畝/瓶)和反硝化細菌原粉(2畝/瓶)分解池底有機質。
池塘已經發生藍藻處理辦法:
一、當藍藻發生時不必過分當心,如果水源較好的塘口可3-5天換水一次,換水量在三分之一左右,然后使用綠百多池底清道夫(6畝/袋)或水底雙改顆粒(6畝/袋)或蟹底樂(5畝/袋)改善底質。藍藻發生時要密切注意天氣的變化,防止倒藻的發生,一旦遇到倒藻情況,首先換水三分之一,第一天上午使用綠百多解毒綠水寶(3畝/瓶)或水體解毒靈(2畝/瓶)解毒一次,下午使用綠百多池底清道夫(6畝/袋)或水底雙改顆粒(6畝/袋)或蟹底樂(5畝/袋)改善底質。第二天使用氨基酸類肥水產品如底棲硅藻生長素、氨基酸有機膏、益藻營養膏加肥水利生素(2畝/袋)或多藻益菌素(3畝/瓶)重新培養有益藻類,晚上注意增氧。
二、如果藍藻大量爆發,有條件的可每天換水一次,把下風口的藍藻排除,然后進行殺滅。殺藍藻的產品很多,一般不要使用小廠家的產品,最好使用熟悉的產品進行殺滅。一般使用二氧化氯比較安全,但是從效果上來講硫酸銅效果要更明顯(不得已才用),但是硫酸銅對河蟹生長有一定的影響,會導致河蟹規格不大。最好選擇生物型的產品如綠百多的生物藍藻滅(2畝/瓶),對河蟹和水草沒有影響。一般殺藍藻最好從上風口開始,分兩次進行殺滅,一次殺一半的面積,一般選擇在晴天上午進行。殺藍藻的同時要采取增氧措施,可以用水泵在池塘中沖水,并同時配合增氧劑。在殺藍藻的這段時間養殖戶一定要密切關注池塘中水質以及河蟹的情況,特別是在夜間,要定時巡塘。
藍藻殺滅后一定要跟上相應的措施,藍藻死亡后會很快產生藍藻毒素,解毒是首要的,先可換水三分之一,然后使用綠百多解毒綠水寶(3畝/瓶)或水體解毒靈(2畝/瓶)解毒一次,解除重金屬和藍藻毒素,然后使用綠百多生物免疫多糖(2畝/袋)和解毒高穩C(10畝/桶)增強河蟹體制,減少應激反應,一次解毒可能并不完全,可連續使用2-3次。解毒以后,緊跟著是改底,連續改底1-2次,可使用綠百多池底清道夫(6畝/袋)或水底雙改顆粒(6畝/袋)或蟹底樂(5畝/袋)同時配合增氧措施一起使用效果更明顯。水質情況穩定后可使用底棲硅藻生長素、氨基酸有機膏、益藻營養膏加肥水利生素(2畝/袋)或多藻益菌素(3畝/瓶)重新培養有益藻類。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