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蟹養殖發展前景與對策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一、前景
    河蟹(絨螯蟹)是我國傳統名貴淡水食用蟹類。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70年代安徽、江蘇兩省率先開展人工育苗和養殖并取得成功。經過20多年的發展,江蘇、安徽、浙江、遼寧、湖南等省相繼成為養蟹大省。如遼寧省其育苗水體達30萬m3,苗種產值達30億,利潤10億。江蘇育苗水體達到40萬m3,養殖面積11.3萬hm2,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合浦絨螯蟹(Eriocheir hepuensis Dai 1994)是原產于廣西的大型食用蟹,廣泛分布于廣西沿海河口港灣、灘涂的咸淡水域和入海河流及其流域,90年代以前其天然資源量高達100t。合浦絨螯蟹營養豐富,肉質細膩而有彈性,味道鮮美甘甜,成蟹個體平均體重75~150g,最大可達450g,其外形、品質、規格均可與我國的水產珍品中華絨螯蟹相媲美。據分析,合浦絨螯蟹可食部分蛋白質含量高達22%,碳水化合物6.8%,脂肪6.2%(其中HUFA占76.5%,EFA占23.6%,EPA和DHA占31.7%),維生素A、D、B1和B2均顯著高于陸生和其他水生動物,并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因此,合浦絨螯蟹一經發現就以其優良的品質、高營養價值和獨特的風味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市場廣闊。產品主要在冬季和春季(春節期間)銷往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和港澳等地,由于產品上市避開了長江流域河蟹養殖區成蟹上市高峰,合浦絨螯蟹價格昂貴,11月上旬以后,規格100g的成蟹起捕價高達120~150元/kg。
    合浦絨螯蟹為廣溫廣鹽性、溯(降)河洄游性蟹類,適應性與抗病力強,生長迅速,個體較大,食性廣泛,具有明顯的養殖優勢,是池塘、水庫、湖泊、河道、稻田養殖的優良品種。中華絨螯蟹需經2秋年的養殖方可達到商品規格,在南方養殖,由于積溫偏高而普通存在性早熟現象,即蟹種生長到20~50g時,性腺過早發育成熟,生長停止。池塘養殖性早熟率達30%~60%,死亡率60%~90%。而養殖當年繁育的合浦絨螯蟹苗種至年底即可達到商品規格,合浦絨螯蟹的養殖具有生產周期短,養殖成本低、技術易掌握、產品市場廣闊、經濟效益高等優勢。養殖結果表明,池塘養蟹產量達75~150kg/667m2,產值10~18萬元/667m2,投資利潤率大于55%,投資利稅率大于65%,內部收益率大于45%。
    廣西地處祖國南疆,氣候溫暖,光熱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年均氣溫17~23℃,無霜期270~300天,年日照時數大部分地區為1 600~1 800h,年降雨量1 250~1 750mm,發展合浦絨螯蟹的增養殖具有優越的氣候和水資源條件。據統計,內陸宜養面積達16萬hm2,其中池塘4萬hm2,山塘3.5萬hm2,湖泊水庫宜養水面8萬hm2;另外,適宜稻田養蟹的水稻田面積34萬hm2;按現有技術水平,若20%的宜養水面發展合浦絨螯蟹的增養殖,年產量可達5萬t,產值達50~60億元。廣西沿海漁業捕撈生產的低值雜魚占分類漁獲的40%達4.5萬t,農副產品豐富,飼料來源充足。因此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發展合浦絨螯蟹的養殖,將低值雜魚和農副產品轉化為高檔水產品,其潛力巨大,市場廣闊。從廣西區域自然條件看,桂東南地區有著較豐富的海淡水資源,水質清潔,氣候溫暖,因此具有開展合浦絨螯蟹種苗培育和池塘養殖的優勢;而桂北地區氣候溫和,有著豐富的水稻田以及良好的稻田養魚基礎,因此發展稻田養蟹潛力巨大。
    目前,我國的水產品年產量為3 800萬t,其中優質水產品的比例則不足20%。而優質水產品的人均消費量僅3kg,為發達國家和地區的25%。根據國家農業發展規劃和食品發展綱要,到2010年,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達到30kg,總需求量約為4200萬t左右。因此,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中國是產蟹大國,1997年產量為34.2萬t,養殖蟹占17%。廣西的蟹類年產量為3.4萬t,商品蟹為3.1萬t。其中在區內銷售9 000t,國內銷售1.62萬t,主要市場是廣東、海南、深圳、福建、江蘇、浙江,其次是國內其他各大城市。出口5 800t,主要銷往港澳地區。廣西蟹類未來市場的發展,重點是擴大國內東南沿海傳統市場,積極擴大內陸地區特別是北方市場,出口重點是擴大港澳臺市場,開拓日本、韓國市場。
    從合浦絨螯蟹銷售情況看,大規格的商品蟹價格堅挺、逐年上揚。據調查,1992年規格100g以上的成蟹,起捕價為60元/kg,1994年為70~90元,1996年為100~120元,1997、1998年則上升到120~150元/kg,其價格達到甚至超過中華絨螯蟹,賣方市場看好。而且由于合浦絨螯蟹可于每年11月至翌年春節前起捕上市,彌補了消費旺季無蟹上市的局面,因此價格高昂穩定,發展合浦絨螯蟹的養殖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養殖合浦絨螯蟹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池塘精養667m2產商品蟹100~150kg,產值1~2萬元/667m2,投資利潤率達55%以上,因而養殖合浦絨螯蟹在華南受到普遍關注和重視。然而,由于近年來灘涂圍墾、碼頭建設及城市污水排放對合浦絨螯蟹繁育場所——河口區、沿海濕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嚴重污染,以及農用水利工程對其洄游水道的阻斷,加上酷漁濫捕,合浦絨螯蟹資源銳減,苗種價格暴漲,清明前后蟹苗的收購價高達8 000元/kg,豆蟹(V期幼蟹)也由1991年的20元/kg上漲現在的2 500元/kg,扣蟹達到1~2元/只,苗種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按現有養殖技術水平計算,發展667hm2池塘養蟹,需蟹苗800kg(1.2億只)或蟹種10萬kg,由于苗種供應短缺,養蟹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近年來,長江中下游諸省河蟹養殖業發展迅猛,但由于蟹種來源混亂,出現了嚴重的品種退化現象,而合浦絨螯蟹以其純正優良的品質廣泛受到養殖戶的青睞,且由于合浦絨螯蟹的繁殖季節較中華絨螯蟹提前4個月,每年3、4月份長江流域開始進行河蟹人工繁殖時,合浦絨螯蟹的大規格蟹種已可銷往江浙、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因此合浦絨螯蟹苗種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目前全國河蟹養殖面積估計超過20萬hm2,市場缺口達50%,合浦絨螯蟹苗種培育和養殖推廣,不僅能促進我區養蟹業的發展,其產品亦具有廣闊的市場,無疑將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現狀、問題與對策
    1991年廣西水產研究所承擔了農業部水產司及自治區科委下達的重點科研項目《廣西河蟹生物學研究及資源調查》、《合浦絨螯蟹繁殖生物學及人工育苗技術研究》。經過3年的研究,基本掌握了廣西河蟹的生物學特性和資源分布情況,并在小水體進行人工育苗取得成功,單位水體出苗5萬尾/m3。1996年國家農業部漁業局、自治區科委又分別向廣西水產所下達了重點科研攻關項目《合浦絨螯蟹工廠化育苗技術研究》以及《合浦絨螯蟹人工育苗及養成試驗示范》。經過近3年的研究,已解決了親蟹培育、人工催產、育苗、育種等技術關鍵,建立了成熟的苗種生產工藝。單位水體育苗最高可達6萬尾/m3,育苗成活率30%,中培成活率25%,目前科研人員正利用我所中試基地池塘進行成蟹養殖技術研究,這些研究工作今后將為廣西河蟹養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河蟹成蟹養殖方面,我區在1996年開始進行試養,養殖總面積估計2hm21997年達到13.3hm2,1998年達到28hm2,今年則又降至16.7hm2左右,河蟹養殖發展緩慢。對欽州、合浦、玉林等市縣的河蟹養殖情況的調查表明,問題集中表現為養蟹技術水平低、資金投入少。由于養殖戶普遍未掌握養殖技術,結果虧多盈少,嚴重挫傷了農民養殖積極性;投入低、池塘條件差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而當前我們所面臨的首要工作就是研究建立適合廣西應用的合浦絨螯蟹養殖技術體系,并在全區迅速全面地推廣,讓廣大的農戶盡快掌握養蟹技術,推動我區河蟹養殖發展。
    經過幾年的研究和探索,我們在苗種培育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為提供優質河蟹苗種發展養殖,我們擬建設年產蟹苗1億只、蟹種6 400萬只的合浦絨螯蟹苗種繁殖基地,該項目已獲準立項,正在籌建之中。在養殖技術推廣方面,首先我們擬采取技術入股、技術服務等形式與當地縣市水產部門或養殖戶合作建立養殖科技示范點,然后以點帶面、輻射發展,其二,加強技術培訓、技術咨詢與服務的力度,積極推廣先進的養殖技術,促進我區養蟹業的健康穩步發展。
  
三、河蟹養殖的技術關鍵與措施
    1996年以來廣西水產研究所科技人員在合浦絨螯蟹養殖技術方面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經驗和進展。結合赴江蘇、遼寧等地考察了解的情況,針對廣西養殖河蟹常見的問題,現將河蟹養殖的主要技術要點簡介如下:
    池塘清整:蟹塘面積一般0.2~0.3hm2,放蟹前需對池塘進行清整和適當改造。池塘應建有淺水區和深水區,這是因為河蟹在淺水水草茂盛處蛻殼順利,自相殘殺少,而深水區利于高溫季節河蟹棲息。河蟹屬底棲甲殼類動物,對底質要求高。因此舊塘需清淤、翻曬或用固體EM(有益細菌)處理,另外池塘排灌要便利,有清潔的水源。要避免農田排放水直接流入,以免殘留農藥造成河蟹死亡。
    防逃設施:河蟹防逃直接關系到成蟹的回捕率。環境不良或不適時,河蟹會逃逸。河蟹的攀爬能力很強,特別是霜降時節,河蟹性腺趨于成熟,開始生殖洄游,逃逸現象嚴重,因此放養之前一定要設置好河蟹的防逃設施。采用的材料主要有鈣塑板、鍍鋅鐵皮板、油氈、農膜及磚墻等。采用何種材料應從成本和防逃效果等因素綜合考慮。
    蟹種:合浦絨螯蟹種現來源主要是天然蟹種。選購時應注意附肢磨損和有殘缺的苗種以及暫養時間長的苗種和毒捕蟹種不能用于養殖。如選購人工繁殖苗種則應注意“藥苗”和高溫苗不能用于養殖。
    水草栽種:養蟹有句俗語“蟹大小,看水草”。蟹池一定要種植充足的水草,否則高產是不可能的。水草的面積應占池塘面積1/2,甚至更多。選用的品種主要有苦草、菹草、眼子菜等。水面也可以投放水葫蘆、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利于高溫季節遮蔭,并可有效地改良水質和提供植物性餌料。
    蟹種運輸和投放:蟹種運輸時應注意避陽光直射,避風、防油污、防高溫。如用冰塊降溫運輸則要將冰塊用毛巾、麻袋等包好,外套塑料袋,不可直接混放于蟹中。最好用木制隔層隔開。放種前應緩溫以避免與投放水體溫度相差過大而造成蟹種損失。投放密度一般是V期<
上一篇:魚蟹稻田混養高產技術 下一篇:管士權:從儀仗兵到螃蟹養殖王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