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水產育苗業的迅猛發展和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水質條件不斷惡化,有害藻類及病菌大量繁殖,致使近幾年來水產育苗產量偏低甚至失敗,如何獲得高產量,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談幾點水產育苗工作應注意產問題。
1、親蟹的選擇
體質健康,無傷殘,背青肚白,體表干凈,掙扎有力,雌雄蟹最好異地選擇,以免近親繁殖。親蟹的規格一般以雌90-115g,雄115- 150g為好。規格太小(特別是雌蟹),懷卵量少;個體大,懷卵量也大,但往往會因腹部扇動無力而使胚胎缺氧,發育不同步甚至停止發育。
2、布池
當胚胎心跳達180/分時不要急于“掛籠”,因為最先孵出的幼體往往活力差,沒有培養價值。要隨時用燒杯打水觀察,當1燒杯能舀到4-5個幼體時再消毒親蟹,然后“掛籠”。要想獲得育苗高產,幼體的布池很重要。育早苗時,自然氣溫和水溫都較低,病原生物少,布池密度可相對大一些,一般30-40萬幼體/m3比較適宜。育晚苗(5月份)時,自然水溫比較高,密度控制在15-20萬幼體/ m3即可。若不科學掌握布池密度,會導致育苗失敗,因為密度太大,幼體攝食不均,發育逐漸不同步,到幼體大部分變態到大眼幼體時,未變態的蚤狀幼體會被大眼幼體殘殺;布池密度太小,在培育過程中投餌密度不好掌握,投餌多,幼體攝食不完,會導致水質惡化,投餌太少,水中餌料達不到一定密度,幼體攝取不到食物,最終導致幼體攝食不足,體質弱,增加疾病的發生機率。
3、 水溫
水溫太高會影響苗的質量,太低以會影響幼體的發育速度。一般布池時水溫19-20℃ ,以后每變態1次,溫度提高1-1.5℃。
4、 PH值
定期測量PH值,最好控制在7.5-8.3之間,超過此范圍,最直接的調節辦法就是換水。
5、 鹽度
一般布池時鹽度可控制在20-21‰,以后各期鹽幅度為1.5-2‰,在幼體全部變態為大眼幼體后的第2天開始,每日降鹽幅度5‰,至育苗池水的鹽度在4‰以下即可售苗。
6、 水質
要想水質好,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添換水。換水同投餌一樣,最好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若一次換水量太多,幼體的生長環境變化太大,超出幼體的適應能力,同樣會增加幼體的發病機會,造成成活率低。
7、餌料
在強化常規餌料質量的基礎上,要保證餌料的數量以維持幼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發育,避免因缺餌造成幼體發育不齊、發病率高及成活率低等。投餌一定要遵循“勤投少投,少量多次”的原則。如果一次投的量太多,幼體攝食不完,餌料會下沉,造成池底惡化,產生氨、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最終會造成“幼體發病率高,成活率低”等不利現象。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