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河蟹養殖業的迅猛發展,河蟹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化,小規格蟹滯銷價跌,大規格優質蟹仍呈供不應求的趨勢。欲想養大蟹必須有優質蟹種作保證,各地對蟹種的需求與日俱增。利用稻田培育蟹種是解決蟹種問題的較好途徑,但必須重視以下幾個技術問題。
 
一要重視規格和質量
要求培育扣蟹的大眼幼體(即蟹苗)來源要正宗,最好是湖泊中用長江水系蟹種育成的親本,大眼幼體繁殖符合標準化,忌購“花色苗”、“海水苗”、“嫩苗”、“高溫苗”、“待售苗”、“藥害苗”、“蛻殼苗”。育出的扣蟹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活動敏捷有力,無殘肢斷足,無傷病,無蟹奴、纖毛蟲等寄生蟲附著。尤其是對規格的要求:以100~300只/kg為宜,規格過小(1000只/kg左右)則失去養大蟹的價值;規格過大(30~50只/kg),易導致性早熟。
 
二要重視仔蟹分階段培育
分階段培育是提高稻田培育蟹種成活率的關鍵。一般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蟹苗養成Ⅲ期仔蟹(也稱“豆蟹”),此階段經歷13-15天,放苗時間最好在6月上中旬,在暫養池中培育,每期的規格標準為:Ⅰ期4萬-14萬/kg、Ⅱ期2萬-4萬只/kg、Ⅲ期1萬-4萬只/kg。第二階段由Ⅲ期仔蟹育成扣蟹,此階段至10月底結束,仔蟹進入稻田中生長,以后每期的規格標準為:Ⅳ期0.4萬-1萬只/kg 、Ⅴ期1600-4000只/kg、Ⅵ期400-1600只/kg、Ⅶ期200-400只/kg 、Ⅷ期100-200只/kg。根據上述規格標準,在培育過程中定期抽測,視情況采取“控制”或“促長”措施。
三要重視調節水質防缺氧
仔蟹進入稻田以后,尤其是7月上旬-9月底這段時間,據測定此時稻田中水的溶氧量為1.3-4mg/l(毫克/升),缺氧嚴重時僅為1.3- 2.0mg/l,河蟹在仔蟹階段的窒息點為2mg/l,因此要使仔蟹順利地生長發育,溶氧必須在4mg/l以上。主要是秧苗老葉、田中蟹不攝食或攝食不完全的水草和一些剛毛藻類腐爛,以及仔蟹的排泄物、動物分解產生氨態氮,而導致水質敗壞,溶氧降低,輕則影響河蟹生長、蛻殼不利,重則導致幼蟹停止生長、負生長和死亡。預防措施是增加換水次數、清除河蟹不攝食或攝食不完全的水草,不投腐爛變質餌料。
 
四要重視仔蟹上岸的預防
大眼幼體變態為Ⅰ、Ⅱ期仔蟹后,仔蟹上岸不下水,或者趕下水后又立即上岸,或者死在水中,有的死亡率高達95%。原因:蟹苗質量差,消化器官發炎,餌料不適口、攝食量不足,水質惡化,纖毛蟲附著和濫用藥物等。應針對上述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一是選擇優良蟹苗,科學合理放養;二是適時調節水質,設置好附著物;三是肥水培養基礎餌料,投喂適口性好、營養全面的配合餌料;四是適當調節池水鹽度,合理使用藥物預防。
 
五要重視控制扣蟹性早熟
性成熟扣蟹對生產的危害較大,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于3月底4月初開始死亡,死亡率高達60-90%。死亡個體大都在30-50g/只之間,也有16- 29g/只的蟹種發生死亡的現象。控制性早熟的措施:適量投喂餌料、降低積溫、增加密度、調節水質等。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