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苗規格  
中、晚蟹苗
養成蟹種  
仔蟹
培育方式  
稻田培育
培育特點  
利用稻田培育蟹種,投資少、效益高,可為成蟹養殖提供優質廉價的苗種,是發展河蟹養殖的一個好途徑。
清塘施肥  
一般在冬季進行,先放干池水,挖去淤泥,修補塘埂、堤埂漏洞,暴曬半月后再放水。在河蟹的生長期內,每半個月施一次生石灰,一般每畝用生石灰5公斤。
結構建設  
育蟹種稻田必須選擇環境安靜、交通便利、能灌能排、保水保肥力強的粘土或土壤田塊,水要清新,不受農藥或工業污水污染,PH在7.5-8.5范圍內,田塊面積4-5畝。根據育種要求,稻田四周要開成環溝。溝上口寬4-6米,底寬1.5-2米,深1米。田塊大的還要開幾條"井"字形溝,溝寬1-2米,深0.4-0.6米。在田角或田中挖長40米、寬5-10米、深1.2米的暫養池。挖溝面積占稻田總面積20%- 30%。挖出的土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用磚石建成注排水口,安裝雙層密鐵網作柵欄,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石棉瓦等光滑材料建防逃設施。
投放密度  
水稻栽插活棵后即可放養蟹苗。每畝稻田放蟹苗0.3-0.5千克,先放在事先用密網圍好的暫養池中,待飼養1個月左右,達到Ⅴ期幼蟹時再撤去網圍,讓幼蟹進入稻田中覓食生長。
餌料投喂  
蟹苗入池后,每天投喂4-8次,日投喂量為蟹苗體重的100%-200%。飼料為劍水蚤、魚糜、豆餅漿、麥麩糊等。Ⅴ期幼蟹時,日投喂1-2次,此時多投喂一些水草、南瓜、山芋、麥芽、麥片等,適當喂一些小魚小蝦、螺蜆蚌肉等,日投喂約為蟹體重的8%-10%。 10月份后要適當增加動物性飼料的投喂量,以便貯存營養利于蟹種越冬。為了使蟹種的出田規格控制在80-120只/千克范圍內,投飼要根據蟹種的生長和活動情況,適當控制動物性餌料量,但一定讓其吃飽吃好,防止相互殘殺。
水質管理  
河蟹的生長發育要求田水中溶氧充足,水質清爽、嫩活,但需要保持相對穩定的水位。為此,養蟹稻田在盡量不曬田的同時,應采取"春季淺,夏季滿,秋季定期換"的水質管理辦法。春季淺是指在秧苗移栽大田時,水位控制在20厘米左右,以后隨著水溫的升高和秧苗的生長,應逐步提高水位至30厘米;夏季滿是因為夏季水溫高,晝夜溫差大,因而將水位加至最高可關水位,換水的目的有2個,一是增加溶氧,二是降低水溫度。一般每5 -7天換水1次,為了照顧河蟹的傍晚攝食活動,換水一般在上午進行。
病害防治  
稻田生態環境好,養殖蟹一般很少因疾病引起大量死亡,但必須做好稻田的消毒、防病工作。一般每20天左右潑灑1次生石灰,用量為每平方米20克;在蟹蛻殼前后飼料中適當添加一些蛻殼素、土霉素等藥物。一旦發生蟹病,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治療。
日常管理  
主要是巡田檢查,每天早、晚各一次。主要內容是:防逃墻和進出水口處有無損壞,如果發現破損,應該立即修補;觀察河蟹的活動覓食、蛻皮、變態等情況,若發現異常,應及時采取措施;注意稻田內是否有河蟹的敵害生物出現,如老鼠、青蛙、螯蝦和蛇類等,如有發現應及時清除,如發現存留殘餌,也應及時清理,以防其腐爛變質而影響水質。在河蟹的生長期內,每半個月施一次生石灰,一般每畝用生石灰5公斤。這樣不僅可以調節水質,增加稻田中的鈣質,以利于河蟹生長、蛻殼,還可以殺滅稻田中的敵害生物。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