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苗規格
中、晚蟹苗
養成蟹種
仔蟹
培育方式
水泥池培育
培育特點
4月1日之后的蟹苗稱為中、晚蟹苗,中、晚蟹苗培育仔蟹一般在露天進行,要求水溫20-26℃,晴天,放苗時間在早上或傍晚,池面栽水草應占面積的1/2左右。如放苗后5天內有暴風雨,應在池面水草多的地方放些蘆席、草簾等遮蓋物。水泥池培育仔蟹,具有密度大,占地面積小,操作和捕撈方便等優點,但造價高昂,管理要求精細。
清塘施肥
水泥池在培育前1-2天,用200毫克/升漂白粉消毒,待余氯消失后再用密眼網布過濾注入清潔的淡水。
結構建設
水泥地一般為長方形,要安設進、排水系統,出水口處要有網罩。并安裝納苗管,池頂要有遮陽物,池底進水處要稍高于排水處,呈一定的坡度,池底要鋪3-5厘米厚的沙土,面積20平方米左右,水深因發育階段而異。蟹苗階段要求水深1米左右,Ⅰ-Ⅲ期幼蟹要求水深15-30厘米,如果水太深,因水壓大,剛蛻殼仔蟹在水底易窒息死亡。如水溫低,池內水草多,可適當加深。池內要放占總水面一半的水草等作為附著物。另外培育池內還要安裝羅茨鼓風機用以增氧。
投放密度
一般每平方米放養蟹苗1000-1200只。因仔蟹喜居陰暗處,白天活動極少,傍晚外出覓食,所以池內光照強度不得超過2000勒克斯。
分級培育
蟹苗頹殼2-5次后變為仔蟹,個體由160000只/千克變為4000只/千克以上,體重增加了近40倍左右。因此,要及時分池,否則,將因密度過大而影響生長發育。
餌料投喂
豆餅、花生餅、麥麩、豆渣、魚糜等可投喂,同時還要喂些青飼料,如嫩菜葉等,培育早期還可適量投些紅蟲、劍水蚤、豆漿、蛋黃等餌料。每天投喂三次,上午8-9時投喂一次,餌量占30%,下午4時和7時各投一次,餌量占70%,每天投餌量由多到少,投苗后7天內投其體重的150%-200%,以后每天下降20%-30%,直至下降到5%-10%為止,投喂方法是把餌料均勻地投在池內或水草上,并經常檢查吃食情況,如發現投的餌料被吃光,可再增加投餌量,如吃不完,則應減少投料量。
水質管理
水泥池培育仔蟹是高密度小水體環境,由于殘餌和排泄物增加,極易造成水質惡化而使蟹苗死亡。因此,不斷的換水排污是提高仔蟹成活率的一項關鍵措施,換水的方法,主要是靠不斷交換的微流來保持水質清新,每隔5小時左右換一次池水,排污方法有二:一是應用虹吸法,即把虹吸管一端插入池底,另一端放在池內排污小網箱內,池內一端慢慢移動,使池底污物及其產生的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排出池外,被排在箱內的少數仔蟹,隨即揀出放回原池;二是在接近水泥池尾端挖一個面積0.6平方米、深10-15厘米的水池,上蓋篩絹,下設排污管排污。水質管理還應使水含鹽量由少到無,成為純淡水,同時注意換水過程中溫差的變化,要求溫差不能超過2-3℃,絕對不能使用井水直接灌入仔蟹培育池。
病害防治
要防重于治,在蟹苗投放前就應對池、溝及用具進行徹底消毒,檢查放進的水是否符合蟹用標準,進水要用20目篩絹過濾。蟹苗投放后,每兩天灑0.5毫克/升土霉素或1毫克/升的呋喃西林,也可每三天每畝用5千克生石灰化成乳全池潑灑,還可每隔五天在餌料里拌土霉素投喂(10克/千克飼料),如果蟹苗或幼蟹發病,應針對病種病情施治。對鼠、魚、蛙類等敵害要及時捕滅。
日常管理
防逃、防敵、防暴風雨和高溫,池墻頂加防逃蓋板,如硬塑膜、玻璃等蓋板;水泥地內壁不要弄濕,在防逃的同時也要注意防止敵害生物竄入池內危害仔蟹;對已竄入的要及時捕殺。要經常收聽天氣預報,如有暴風雨、高溫,應提前采取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