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蟹

                七八月份河蟹養殖管理技術要點

                編輯:  時間:2017-07-12   瀏覽:


                七月份受梅雨影響出現高溫、悶熱天氣,此時又是水產養殖動物生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全年水產養殖動物疾病集中高發階段,抓緊抓好本階段的各項管理工作,事關全年豐產增收。

                在梅雨期向高溫期過度的7月將迎來河蟹的第四次蛻殼,也是河蟹養殖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殼,其蛻殼成活率的高低及翻倍率的大小直接關系到養殖戶朋友今年養殖的成敗。如何確保河蟹安全蛻殼?如何處理高溫期河蟹養殖難題?成為了廣大養殖戶朋友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七八月份河蟹養殖的技術要點:

                一、水質管理

                1、調節水質、增加水位

                越到養殖后期對水質的要求就越嚴格,尤其是在梅雨期向高溫期過度的7月。河蟹養殖池塘水質應保持“鮮、活、嫩、爽”,池塘水位一般要求達到較高水位。

                由于氣溫較高,河蟹活動量增加,可能由于投喂量不足、水質調節不好、水體活動空間小、殺菌消毒不到位、連綿的陰雨天等導致養殖水體渾濁從而致使水體氨氮、亞鹽超標影響河蟹生長。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如調整餌料、品種,調節水質、增加水位,殺菌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劑等相應措施,保持池塘水質清爽,水質清瘦的池塘應考慮適度肥水,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公分左右。7~8月,每7~10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30厘米,除常規水質管理外,要特別注意梅雨季節水體的pH值變化,及時潑灑生石灰調節。在河蟹蛻殼前可潑灑一次生石灰進行調節水質,生石灰用量不宜過高,要求每米水深每畝用生石灰10斤左右,適度增加水體中的鈣離子含量,有利于河蟹的的健康生長。

                2、增加河蟹池塘溶氧

                池塘水渾抑制了有益藻類生長的同時也給了藍藻一個相對舒適的生長發展空間。做好水質管理工作至關重要。

                河蟹以底棲為主,長期生活在水體底部溶氧最低的水域。梅雨期連綿陰雨,水中有益藻類大量死亡光合作用下降,加上水體有機質耗氧從而導致養殖水體嚴重缺氧,在負載較大的池塘出現大量河蟹死亡。因此增加蟹池水體溶氧,調理好水質尤為重要。蟹池要保持合理的水深,有條件的要安裝底部微管增氧設施。

                前期經常逐步加注新水,6~9月應增加進水量和換水次數,形成一定時間內水體微流,保持水質清新;在梅雨或高溫季節,氣壓低,光照不足,水質差的時段,除常規進水增氧外,根據水質變化及時投施化學增氧劑(氧片、底生氧等,一般在傍晚時使用)。

                3、使用生物制劑

                微生物制劑包括EM菌、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等,7~9月蟹池需全池潑灑4次,宜在晴天上午10時左右開動增氧設施的前提下使用,使用時或使用后1~2小時內輔用顆粒型增氧劑“氧力源”。高溫季節(7~8月)潑灑法為拌泥拋入池底法,既改善底層水體,又避免對水草的影響。
                 
                二、水草管理

                1、加強水草管理、提高水草活力

                老話說“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可見水草在河蟹養殖過程中的重要性。它不僅能為河蟹提供隱蔽(棲息、蛻殼和躲避敵害)場所,還能通過在水中釋放氧氣,消耗水中多余的養分,抑制單細胞藻類生長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在養殖高溫期能有效降低積溫并為河蟹提供遮蔭物。水草亦是河蟹喜歡夾食的生物活性餌料。蟹池中水草分布要有疏有密,水草覆蓋率在河蟹生長期應保持在60%~70%,過稀要及時補種或移植,過密要人工清除,尤其要注意高溫時和汛期蟹池水草的管護。在養殖生產中常常出現水草掛臟、飄草、水草死亡等現象。

                2、我們在面對這些狀況時又該怎樣處理呢?

                (1)草上掛臟。建議先使用“綠水解毒安”一瓶3畝、“凈水寶”一袋2畝對水草表面進行清洗。經常使用“底巧”降解水中雜質和有機質改善底部環境。

                (2)漂草。多是由以下幾個因素引起的:如由于天氣突變水體缺氧河蟹應激性夾草;投餌量較少不能滿足河蟹生長需要從而導致河蟹夾食水草;水草自身扎根不牢等。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建議:①先撈除水中漂草再用“綠水解毒安”解毒之后使用“底巧”一袋2畝改善底部環境增加底部溶氧防止水草糜爛。②平時適當加大投喂量尤其是套養的池塘防止河蟹因攝食不足而夾食水草。③“底巧”一袋2畝地,“解毒抗應激靈”+“低聚糖863”一組3畝防止河蟹應激性夾草。④在水溫較低的情況下給水草打頭之后用“一肥”或“生物酵素肥”全池潑灑增加水草活力控制水草生長,抑制水草老化。

                (3)水草死亡。導致水草死亡原因:水草過多,高溫夏季、氣候突變后,突然缺氧死亡;青苔或局部水草腐爛后,水質惡化導致死亡;自然災害臺風過后,水草被卷起爛掉;水草臟后,不能進行正常光合作用,導致死亡逐漸爛掉;藍藻的大量繁殖后,導致水草死亡;河蟹攝食及損害等。處理建議:①多增氧、勤改底,定期使用“底巧”、“底生氧”。②定期補充營養。③控制好水位,及時撈出水位過深處(1.5米以上)的水草。④經常調節水質、保障水體透明度,定期使用芽孢桿菌及乳酸菌如:“凈水寶”、“速調107”。⑤及時撈出下沉要腐爛的水草。

                三、投喂管理

                根據各階段河蟹營養需求合理搭配,原則是:前后精,中間青,葷素搭配,青精結合。動植物性餌料比:6月中旬前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為65:35。

                人工投放螺螄既為河蟹提供優質的天然動物蛋白源,又能凈化底層水體水質。第一次投螺時間要早,一般在清明前每畝投放活螺螄150~200千克,以利于螺螄早適應池塘環境,產出幼螺供幼蟹早期攝食。6~8月再補投一次(150~200千克/畝),兩次投入能防止因一次性投入量大,造成前期水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而影響河蟹生長。
                 
                第三次蛻殼以后食量將增加,應及時調整投餌量,日投喂量一般應控制在其存塘量的8%-12%,餌料的投喂重點以小魚為主,日投喂小魚每畝達3斤左右,并搭配適量的顆粒飼料、小麥、豆粕、玉米、黃豆、蠶豆等,動物性飼料所占比例應不低于60%。適度調控飼料:首先是投飼總量應控制在正常投飼量的70%,每日投喂二次,上午9時投喂三分之一,下午5時投喂三分之二。其次是控制投飼質量,少投或不投動物性飼料,多投植物性飼料,品種主要以28%-30%蛋白的顆粒飼料及黃豆、豆粕、小麥、玉米、蠶豆等,原則上以顆粒飼料為主,如需小魚應占總投量的1/3或隔3-5天使用一次。

                梅雨、高溫季節應減少人工投飼量,可控制在正常投喂量的30%左右,防止河蟹暴食。用配合飼料應在飼料中添加酶制劑,增加外源性酶輔助消化。相應增加投喂點,以傍晚投喂為主,使飼料能及時被蟹覓食,溶失浪費小,吸收轉化率高,污染相對減少,有利于水質管理和疾病預防。

                四、疾病防治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由于環境的變化、養殖密度的提高、飼料營養單一、水質污染等諸多問題導致河蟹自身抗病能力低下。在養殖過程中受各種疾病影響造成河蟹死亡,降低了河蟹產量給廣大養殖戶朋友造成極大損失。提倡生態健康養殖,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合理使用各類藥物,忌用違禁藥品。

                現在正處于梅雨季節,天氣變化無常,氣壓低、濕度大、光照少,伊樂藻、苦草頂端出水水部分易腐爛,致病細菌大量繁殖,有機物質分解不徹底,產生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引起生態環境的惡化。因此,當前是河蟹病害防治的關鍵時刻,應結合養殖過程中餌料投喂、水質調控、水體生態環境營造等開展防治工作。在第四次蛻殼以后要進行1次殺菌消毒,特別是在第三次蛻殼以后這項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尤為重要。現在也是微生物制劑應用效果較好的時期,7~9月,內服EM微生物制劑,一般在EM潑灑后即內服,干料添加1%、鮮料添加2%~3%,每次連服3天。可廣泛使用、定期使用,一般7-10天左右用一次,既可調節水質保持水體良好的生態環境,又可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下面簡單列舉幾例常見河蟹疾病的防控方法:

                1、防治河蟹黑鰓爛鰓:用“特力滅”或“菌克27”每瓶3—4畝,隔天使用“底巧”一袋2畝,內服“低聚糖863”+“寶來多維”+“強力整腸生”。

                2、預防河蟹水腫病的發生:定期使用“底巧”+“綠水解毒安”立體改底調水減少底部病菌滋生保持水體菌相平衡,避免長期使用消毒劑。

                3、預防水癟子:定期拌喂“肝舒”+“低聚糖863”+“激安C”+“強力整腸生”補充河蟹營養增強河蟹抗病能力。
                 
                4、預防河蟹蛻殼不遂癥:蛻殼前用“特力滅”或“殺菌紅”每瓶3畝,殺菌消毒為河蟹蛻殼創造良好環境,同時內服“營養快線”補充河蟹營養增強河蟹自身抗病能力。在發現蛻殼后3天,使用“解毒抗應激靈”+“低聚糖863”一組3畝地。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