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詳細!一文讀懂河蟹1-6月高效養殖管理要點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1月:解毒換水降藥殘
經過一年的養殖,清塘使用、殘留的藥物等積聚在池底泥土中,破壞土壤的活性,有些除藻劑、控草劑的過量使用嚴重控制水草的生長,特別是菊酯類藥物,殘留時間更長,對蟹的生長脫殼造成嚴重影響,重者死亡率較高,成活率極低。
一.水體中有藥殘時河蟹的癥狀:
(1)放苗1~3天后有上岸、打洞現象;
(2)放苗3~7天后白天有上草、撐爪掉爪現象;
(3)蟹苗活力低下,攝食量少或不吃食;
(4)水體清瘦,水草生長緩慢。
二.常見藥殘種類及處理方法
1.清塘劑:菊酯類、生石灰、氯制劑(漂白粉)、茶籽餅等
處理:(1)菊酯類殘留時間40天以上,使用生石灰(50斤左右/畝),之后干撒黑臭凈(2畝/包),嚴重時使用1畝,連用2次;(2)生石灰、茶籽餅、漂白粉殘留時間7天左右,使用解毒超爽處理即可。
2.殺蟲劑:敵百蟲、硫酸銅、硫酸鋅、阿維菌素等
處理:敵百蟲、硫酸銅毒性極大,殘留時間10天,使用解毒超爽(3畝/瓶)化水潑撒,再用黑臭凈(2畝/包)全塘干撒。
3.殺菌劑:氯制劑(強氯精)、溴制劑、醛制劑等
處理:強氯精是有機氯,在水體代謝緩慢,殘留時間10天以上,可用解毒超爽(3畝/瓶)化水潑灑。
?卓越提醒:放苗前池塘必須進行解毒,使用菊酯類的塘口必須進行徹底的換水,防止藥殘對蟹苗造成不良影響。
2月:放苗泡苗強體質
(一) 放苗前管理要點
1.降解殘毒(詳見“一月 解毒降藥殘”)
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茶餅后,再用解毒超爽消除水體里有毒物質。
2.選草健草
(1) 栽培水草的意義
俗話說“要想蟹養好,必先種好草”;“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病蟹少,看水草”。
由此可見,水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螃蟹的健康、規格和產量。這是因為水草不僅是螃蟹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餌料,并為螃蟹的棲息、蛻殼、躲避敵害提供良好的場所,更重要的是水草在調節養殖塘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改善水體溶氧和消除塘底亞硝酸鹽、氨氮、重金屬、硫化氫、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質作用重大。然而目前許多養殖戶由于水草栽種品種不合理,養殖過程中管理不善等問題,不但沒有很好地利用水草的優勢,反而因為水草存塘量過少、水草腐爛等使得池塘底質、水質惡化、螃蟹出現缺氧、應激、中毒、上草、上網、上岸甚至死亡。
(2)水草的主要作用:
① 為河蟹提供天然餌料;
② 凈化水質和改善底質;
③ 增加溶氧;
④ 調節水溫;
⑤ 隱蔽作用;
⑥ 提高河蟹品質。
(3)“水草”的生物特性與栽培管理:
蟹塘水草一般選擇耐低溫的伊樂藻和耐高溫的苦草以及輪葉黑藻。
◇ 伊樂藻:俗稱“吃不敗”
特點:①低溫草、不賴高溫;②適應性強、產量高;③高溫易腐爛壞水;④冬天不腐爛 ,生命力強;⑤脫氮脫磷作用強,水質凈化效果好;⑥怕渾水;⑦栽培以莖栽插法。
在清塘后放苗前,即12月至翌年2月底進行栽培。主要選擇在蟹塘環溝的內外斜坡上交錯移栽。移栽方法可采取莖稈插栽或堆草土壓法。莖稈插栽是將數量為10~15株一束的伊樂藻切成15~20公分長,插入土壤中3~5公分。堆草土壓法是將一把伊樂藻放于栽草部位用泥土壓于其上,切記泥土不宜過多且力度不宜過大。主要選擇在蟹塘環溝的內外斜坡上交錯移栽(間距2米),待水中伊樂藻成活后再逐漸加水,以水浸沒草的頂端10公分即可。同時在種草區干撒根草壯,全池潑灑健草養螺寶促進水草的生根發芽。
伊樂藻與水溫的關系:
5℃以上即可萌發;
10℃即開始生長;
18~22℃生長最旺盛;
30℃以上時,生長明顯減弱,草葉發黃部分;
植株頂端會發生枯萎,草根發黃發黑。
◇ 苦草:又稱水韭菜、扁擔草
特點:①蝦喜食、耐高溫、不臭水;②苦草一般在水溫回升至15℃以上種植;③播種草籽種植(清明前后)。
栽培可在3~4月份進行,將上年收集的苦草果實進行選擇栽種。如果用純種子,就提早在翻耕松土后的坂田和青埂上播撒;如果是果實,就先暴曬1~2天,然后浸泡搓揉出種子再拌細土拋撒于青埂和坂田上。如長期無雨干燥,必須加水浸濕。
◇ 輪葉黑藻:又稱燈籠泡、節節草
特點:①耐高溫;②芽孢種植(1~2月)或莖稈插栽(4~5月);③死亡時不壞水;④蟹喜食。
可在1~2月份種芽苞或谷雨前后種草苗。選擇芽苞栽培時,先將種草區翻耕松土后加水5~10公分,然后用顆粒飽滿的芽苞與半潮濕的細土混拌撒播;選擇草苗栽培時,可用長至10~15公分的輪葉黑藻像插秧一樣在種草區插栽,或者將輪葉黑藻切成5公分左右的節段拋撒于坂田上,之后慢慢加水,使節段浸入泥土后再提高水位至15公分。種草后使用根草壯和健草養螺寶促進水草的生根發芽,還必須在種草區圍網以防水草在生長期被河蟹破壞。
小知識:伊樂藻與輪葉黑藻的鑒別:
伊樂藻葉3片;輪葉黑藻4~6片;
伊樂藻葉片沒有鋸齒,輪葉黑藻有。
以上水草在進入生長旺季時,應密切關注其生長情況,長勢不好時及時施肥,出芽率不高或稀少時應補栽。確保在高溫季節池塘各類水草的覆蓋率不低于70%,如水草生長過密時應及時清除留空,保證水體流動暢通無阻。在養殖管理過程中,必須保持池塘水質“肥、活、嫩、爽” (水草基肥選用酵素鈣肥+根草壯,1+1混合均勻撒6畝),嚴防蟲害和霉菌影響水草發芽。
3.選苗放苗
放苗前5天使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鈣肥快速培養優質的天然餌料, 肥水為蟹苗提供天然餌料和隱蔽場所,提供舒適環境,減少蟹苗上岸及因天氣突變給蟹苗帶來的應激死亡。
(1)選擇優質蟹苗(同上“選購優質蟹苗”),盡量一次性投放。
(2)注意防抗應激:為了預防蟹苗入池后引起應激死亡或成活率低,須提前做好防抗應激工作。
①水質檢測:放苗入池前,檢測放養池的水質條件(水溫≥10℃、pH值在7.5~8.5之間、溶氧≥4mg/L、亞硝酸鹽≤0.05mg/L、氨氮≤0.3mg/L、余氯≤0.01mg/L))及餌料生物的數量。盡可能使放養池與育苗池的水質條件保持一致(pH值差不超過0.3,溫差不超過3℃)。
②生物解毒:由于水源受到的污染愈加嚴重,放苗前解毒至關重,在放苗前1天全池潑灑解毒超爽(1瓶5畝),放苗前5小時按4~5畝全池潑灑肝樂、護苗露、新噬菌皇各1瓶,能有效提高蟹苗的成活率,減少發病機率。
③放苗時間:宜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盡可能避開暴風雨天氣。如果放苗后5天內有暴風雨,應按3~4畝用降解靈、應激寧各1包潑灑。
④放苗泡苗的方法(堅持“三步”走):
第一步:苗袋放入池水浸泡5~10秒提出水面靜置3~5秒,如此重復2~3次;
第二步:待蟹苗逐步吸足水分和適應水體后,再將苗袋放在船里裝有護苗露+新噬菌皇或金多維+肝樂(1~2萬只/組)的水體里浸泡5~10分鐘;
第三步:將蟹苗網袋均勻放在蟹池四周池邊上,讓其慢慢爬入水中,切勿直接成堆倒入池中。
防控“懶蟹”
蟹苗放養前期,由于池塘環境、水溫和水質發生變化,河蟹會棲居洞穴或水草叢中,不肯出來活動和覓食,其體色深黑、甲殼硬、生長緩慢,逐漸就成了“懶蟹”。
形成“懶蟹”的主要原因:
(1)水草過多或過少
蟹池缺乏水草,河蟹就缺少隱蔽場所,極易出現打洞形成“懶蟹”;年前種植的水草或上年留下的伊樂藻春季出現“瘋長”現象,占據了河蟹的活動空間,從而使得河蟹覓食活動減少,“懶蟹”較多。
對策:水草量要適中,保持水草間有空隙,蟹池水草分布呈“井”字型。
(2)溶氧低
前期水溫偏低,水體清瘦,藻類缺乏,蟹池溶氧低于覓食活動水平(4mg/L),影響河蟹正常覓食,漸而出現“懶蟹”。
對策:用耐低溫的肥水組合六抗培藻膏+酵素鈣肥施基肥,并定期少量多次地追肥。
(3)pH值高
水體堿度偏高,pH值達9.0以上,影響河蟹呼吸及攝食活動,從而出現“懶蟹”。
對策:按3畝用凈水王1瓶+降解靈1包潑灑,第二天按5畝用發酵好的乳酸寶潑灑,可降低pH值,促進河蟹攝食活動。
(4)水位變動大
若水位忽高忽低,河蟹容易在“潮間帶”挖洞穴居,懶于出來活動,形成“懶蟹”。
對策:前期不宜頻繁換水,保持水位穩定,隨著水溫逐漸升高逐步地提高水位。
(5)密度大且投餌不均勻
這會導致部分河蟹吃料不足,只能攝食洞穴附近泥土中的腐殖質維持生命,生長緩慢,出現“懶蟹”。
對策:早期河蟹攝食量小,活動范圍小,可沿淺水區均勻稀撒,可搭配小魚投喂,不宜定點投喂,同時用活性蒜寶和酶解多糖拌料,加強誘食,有助消化吸收,促進河蟹生長。
(6)水體透明度高
水體清瘦,光照強加上前期水草生長緩慢,蟹苗無處隱藏而形成“懶蟹”。
對策:使用抗低溫組合六抗培藻膏+酵素鈣肥做基肥,并少量多次追肥,保持水透明度30公分左右。
(7)水體中亞鹽高
使用肥料不當導致亞硝酸鹽偏高,蟹苗較敏感,易打洞。
對策:晴天先使用凈水王,再使用六抗培藻膏+黑金神,傍晚使用黑臭凈干撒即可。
?卓越提醒:放苗前必須肥好水、種好草,泡苗金多維+肝樂或護苗露+新噬菌皇不可少,保持水體穩定。
3月:肥水·壯苗·控青苔
前期水肥好、草種好,藻相就好,青苔也少,對保苗和順利蛻殼極為重要。因此做好肥水至關重要!
一.肥水培藻的重要性:
(1)良好的藻相能解毒、凈水、穩水,減少河蟹應激反應;
(2)產大量的溶氧(水體中70%左右的氧是藻類產生的);
(3)為蟹苗提供喜食的天然優質餌料;
(4)通過生物競爭可有效控制青苔和藍藻的生長;
(5)提供水草各種營養物質,促進水草健康快速生長;
(6)河蟹脫殼整齊,成活率高。
2.肥水困難的主要原因及對策:
前  期:春季水溫低光照弱、藥殘、亞硝酸鹽過高、有機質含量低、氮/磷比例失調;
中后期:化學消毒藥、殺蟲藥頻繁使用、泥濁白濁水體、青苔泥皮水體、水體浮游動物及螺螄投放過多、水草密度過大、生長旺盛。
處理對策:(1)前期選擇抗低溫、抗陰雨的肥水黃金搭檔——六抗培藻膏+酵素鈣肥進行肥水;如有藥殘,建議肥水前先用解毒超爽或凈水王解毒;(2)泥濁、白濁水體,或青苔、泥皮水體,建議先用黑金神或黑靚,再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鈣肥;(3)使用燈光誘捕過多的蟲子(注意:如果使用藥物殺除時一定要使用凈水王解除藥物毒素),清除過多水草,之后進5公分新鮮水,再用六抗培藻膏+黑金神。
3.青苔的科學防控
青苔又稱青泥苔,是水產養殖池塘中絲狀藻類的總稱,包括水綿、雙星藻、轉板藻等。青苔多在水溫5度時開始繁殖生長,早期如毛發般附著在池底,顏色淺綠逐漸變為深綠。若天氣晴好,光照強,水溫適宜10~15度時,青苔就會大量繁殖。青苔衰老或死亡時呈棉絮狀飄浮于水面,顏色呈黃綠色,手感滑膩,不易撈除,極易敗壞水質,往往在撈除之后其生長更為兇猛。對青苔有全面而又徹底的認識和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利用和防控青苔。
滋生或瘋長青苔的主要原因:
(1)冬季池塘存有積水沒有排干,未徹底進行清池和消毒,青苔的孢子大量存在于池底,一旦水溫適宜就開始萌發;
(2)放苗時沒有提前施基肥,螺螄放養過多,致使水質過清,陽光直射池底,池底的青苔孢子就會很快地萌發生長;
(3)水源里有青苔,進水時不小心將青苔帶入池中導致青苔瘋狂生長;
(4)種植水草時夾雜的青苔帶入水體,導致青苔瘋狂生長。
青苔的作用及意義:
(1)增加溶氧,凈化水質;
(2)提供蝦蟹脫殼和棲息場所;
(3)能吸附和降解水體的有毒有害物質;
(4)給蝦蟹提供餌料及大量的纖維素增強腸道的消化能力;
(5)高溫期可保護水草和降低水溫。
青苔危害:
前期過多時嚴重影響水草和蟹苗的生長;
青苔前期過多時水瘦難肥;
青苔過多時pH值容易過高,水體不穩定;
過多時也會影響餌料的投喂。
青苔的防控要點:
(1)防控原則:3、4、5月嚴控青苔的快速繁殖和生長;6、7、8、9月適中控制青苔的生長。
(2)防控方法:
①養殖前期
預防:徹底清塘曬塘,然后黑靚或黑金神生物凈化塘底;放苗前使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鈣肥肥水,使水體透明度保持在30公分左右,可控制青苔的生長。否則青苔過多,容易對蟹苗和水草造成嚴重影響。
控制:如果青苔漂浮在水體表面或沉于底部,可使用黑靚+六抗培藻膏+酵素鈣肥化水潑灑即可;如果青苔依附在水草上,可先用百安威稀釋200倍噴灑葉面,隔天用黑靚發酵后撒葉面,再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鈣肥即可。
②養殖中后期
預防:定期使用六抗培藻膏進行追肥,透明度保持在60公分左右。
控制:水草豐富,只需人工拉除食路上過多的青苔即可,否則影響蝦蟹攝食;若水體中缺乏水草,青苔不宜去除。
壯草護根:前期氣溫低,水草生長緩慢,根細松,抓地不緊,易被河蟹夾起漂浮,建議7天左右使用根草壯對著水草干撒可使水草快速生長
?卓越提醒:苗下塘后禁止用有機肥(如雞糞)和無機肥(如尿素等),可選用六抗培藻膏+黑靚(或黑金神)有效控制青苔。
4月:強體保脫殼→提高成活率
進入4月份,氣溫和水溫開始回升,各種微生物、動植物開始大量繁殖,螃蟹苗進入快速增長期。江蘇安微月初及月末河蟹均有兩次脫殼,湖北精養塘提前半個月左右,兩次脫殼時間間隔15天左右。此時對體能的要求非常高,稍有不順易導致河蟹死亡。河蟹前兩次脫殼順利與否直接決定河蟹的成活率,因此保持水質良好穩定和營養的充足對河蟹脫殼至關重要!
廣大養蟹戶應做好以下五點:
1.水色保持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
2.水體保持穩定,不宜大排大灌;
3.脫殼前5天多投喂動物性餌料(小魚+食鹽+姜樂+肝樂+腸順康);
4.脫殼前及時補充能量和礦物元素(離子對鈣或特力鈣);
5.脫殼高峰期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元素(潑水多維+離子對鈣);
否則易引起脫殼不隧導致河蟹死亡,主要表現在:
1.黃殼蟹的傷亡:黃殼蟹指馬上要蛻殼的河蟹,呈上草上岸癥狀,體質很弱,活力明顯下降,掀開蟹殼,有一層黑色的新皮已長成。
2.殼中死亡:背殼與腹部交接處裂開,老殼背在背上,已經有新殼長出;有些螃蟹可以蛻出,但四肢不能正常蛻出,連著老殼一起而死亡。
3.軟殼蟹的死亡:一般能順利蛻殼,但蛻殼后不久后死亡。死亡時背殼軟而脆,易破裂,這種傷亡的個體都比較大。
對策:為河蟹蛻殼提供良好環境,提供充足的營養而強化體質。
Δ 卓越提醒:脫殼高峰期傍晚及時潑撒潑水多維+離子對鈣,脫殼后及時使用新噬菌皇或新菌克防控有害菌并在投餌區潑灑肝樂強化肝臟。此外,4月加強肥水至關重要,同時建議清明前后放一批螺螄,100~200斤/畝。(螺螄下塘前使用活性蒜寶全池潑灑控菌提高螺螄成活率)
5月:除雜追肥控水渾
進入5月初,二殼脫完,河蟹規格及活動能力增強。隨著氣溫和投餌量的增加,河蟹的攝食量及代謝能力逐漸加強,加上水體中各種生物處于生長繁殖、衰老、死亡的周期中,稍有管理不善,水質和底質惡化會導致水體透明度降低,水體渾濁,嚴重影響水草的光合作用,最終導致水草枯萎、上浮甚至死亡,以致河蟹脫殼不遂或大面積死亡。
一.水體渾濁的危害:
(1)降低水體透明度,嚴重影響水草的光合作用,導致水體缺氧;
(2)水體長期渾濁,水草萎縮、上浮、死亡或沉入池底,導致底質惡化;
(3)影響對河蟹活動和攝食量的觀察,嚴重時河蟹爬邊、上岸;
(4)極易導致有害細菌繁殖、脫殼不遂或黑底板的產生。
二.水體渾濁的主要原因及處理方法:
原因1:放養密度過大,投餌量不足,導致河蟹頻繁活動而引起水渾(泥漿渾)
處理:增加投餌量或增加螺螄投放,再用六抗培藻膏+黑靚即可。
原因2:野雜魚(泥鰍、黃鱔、鯽魚等)較多,其活動頻繁引起水體渾濁,表現為早上水比較渾濁(泥漿渾);
處理:建議使用茶皂素除雜后,再用黑靚凈水即可。
原因3:水體中浮游動物較多、浮游植物較少,表現為早、晚水均比較渾濁(白濁渾);
處理:使用燈光誘捕法收集蟲子或使用藥物點殺后(注意水體容氧和脫殼情況),再用凈水王解毒,之后用六抗培藻膏+乳酸寶即可。
原因4:水位較低,天氣突變(下雨、刮風、降溫等)則引起水體對流,或使用殺蟲劑、化學消毒劑后引起轉水。
處理:建議先提高水位,然后用凈水王解毒,之后再用黑金神+六抗培藻膏修復水草活力。
原因5:水體總硬度偏低,藻類少,水體呈乳白色;
處理:使用特力鈣+六抗培藻膏浸泡潑灑即可。
原因6:水體中有害病菌含量過多(白渾)
處理:傍晚使用納米氧+百安威,第二天再用六抗培藻膏+乳酸寶。
原因7:水草老化活力不強無法起到凈水作用;
處理:先用凈水王潑灑,再用乳酸寶+黑靚即可。
?卓越提醒:及時提高水位和增加投餌量,并注重內服金多維+肝樂+腸順康+酶解多糖防治腸炎,控制肝病。此外,建議5月初使用茶皂素清除野雜魚,7天后于晴天上午放養5公分以上鱖魚苗10~20尾(鱖魚禁止在水草密集處放養)。
6月:養草護草→拉草溝打草頭
進入6月后,氣溫和水溫急劇上升,各種水草生長開始減緩老化,水草(伊樂藻)生長已于停止狀態,稍有不順就容易導致死亡,因此必須加強水草“養護”管理。
一.影響水草生長的因素:
(1)水草的密度(存量);(2)光照;(3)水溫;(4)營養;(5)動物攝食;(5)水體透明度;(6)塘底土壤中重金屬和有機質含量。
二.控制水草密度:
方法:拉草洞(伊樂藻)或打草溝(苦草)
三.水草管理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1.水草老化
原因:水草生長周期長且過旺,營養缺失。
處理:對老化水草要進行打頭或割頭處理,然后先按8~10畝用1包干撒根草壯,再使用1桶健草養螺寶+1包黑靚用水稀釋后潑灑,使水草重新生根、促長。
2.水草過密
處理:過于茂盛的水草要分塊,“打路”處理。一般3~5米打一寬2米的通道,以加強水體上、下層的對流及增加光照。
3.水草泥濁臟
原因:水體中有機質較多,水草凈化能力差。
處理:第一天用凈水王(每瓶3畝),第二天將混合浸泡后的黑靚+粉劑活菌王+六抗培藻膏(1+2+1用5畝)潑灑,可保持水草葉面干凈。
4.水草粘稠物臟
原因:水體中粘度大,通透性差。
處理:第一天用納米氧+百安威,第二天用解毒超爽(每瓶4畝),第三天用混泡后的靈活100+藻健康+黑靚(或黑金神)。
5.水草根系少而細或爛根、黑根、黃根
原因:池底部病菌、重金屬及營養缺乏所致。
處理:第一天用黑臭凈,第二天用根草壯(1包5畝)在水草周圍拋撒即可。
6.水草病蟲害
原因:塘底腐敗造成的蟲害(如過多使用磷肥),或水草長期貼于水面,蟲卵及蟲幼體引起爛草頭。
處理:①若是自身蟲,即塘底自帶,必須徹底清塘;②若是外來蟲,先提高水位,保證水草在水下20~30公分,之后可用活性蒜寶兌水與食醋混合后噴灑在水草上(每瓶活性蒜寶兌50公斤水與2公斤食醋混合后可噴灑2~3畝水草);③從根源解決問題,增強水草抵抗病蟲害的能力,一是勤改底,每隔7~10天使用黑臭凈、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凈化底質,控制病源,二是扎穩草根,每隔10~15天使用根草壯(1包4~5畝),三是少量多次施肥,用黑靚或黑金神(根據情況使用,水渾濁就選用黑靚)+健草養螺寶。④經常打草頭,既能預防病蟲害,還可防止水草老化和出水,但需注意兩點:第一,看天氣:5~7天內如有好天氣,可勒平,之后一定要改底,避免因人工作業造成水渾濁,之后第三天下肥;第二,在發現有蟲害的情況下,禁止勒草。
7.水草下沉腐爛(白天上浮、晚上下沉)
原因:水質惡化、草葉草莖根部腐爛
處理:白天使用黑靚+凈水王,晚上使用黑臭凈+納米氧解毒增氧。
◇ 河蟹池塘水草上浮的原因及對策:
隨著水溫的升高,水草快速生長,河蟹營養隨之發生微妙變化,食性開始偏向植物性餌料。若是中后期水質和底質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導致大批水草(主要是苦草)上浮,嚴重時一個星期左右水草可全部浮出水面死亡,嚴重影響河蟹的生長,最終導致水環境惡化,河蟹免疫力下降,從而出現一系列疾病。因此,保草護草至關重要。
經多年經驗分析,水草上浮一般有以下幾點原因:
(1)投餌量不足,導致河蟹夾草。對策:增加投餌量即可。
(2)河蟹即將脫殼,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的缺乏所致。對策:可用金多維+酶解多糖+肝樂或投喂動物性餌料拌料。
(3)天氣突變或使用刺激性藥物引起應激反應。對策:全池潑灑超C+降解靈或清解安即可。
(4)改底不徹底導致池塘底質敗壞,螃蟹煩躁。對策:傍晚使用黑臭凈或六抗底健康+粒粒神全塘干撒。
(5)河蟹體表被大量細菌感染或寄生蟲寄生。對策:使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干撒,百安威+納米氧處理即可。
(6)水體渾濁或透明度較低而引起河蟹食欲降低。對策:先使用特力鈣+納米氧,后使用乳酸寶+黑靚或黑金神潑灑。
(7)水草營養肥力不足,導致水草枯萎發黃,根系短而細,扎土不深。對策:先使用根草壯直接干撒入水草根部,后使用健草養螺寶潑灑。
四.如何應對蟹池水草“瘋長”:
進入高溫季節,蟹池中水草得不到很好地控制,開始“瘋長”、腐爛,導致水質變壞,水中缺氧,給河蟹的生長造成嚴重危害。
危害主要有:(1)蟹活動范圍減少,易形成“懶蟹”;(2)餌料難以投喂,河蟹攝食量減少,易形成“水癟子”,嚴重影響河蟹生長;(3)水體流動性差,易導致河蟹缺氧發病死亡;(4)高溫期水草易上浮死亡腐爛,引起水質和底質惡化。
對策:
(1)人工清除:將漂浮或腐爛的水草及時撈出。若水草生長過于茂盛,可用刀具割除,撈出或在蟹池中間割出一些草路和食路,增加河蟹活動空間。(注意,陰雨天、水渾或水草有病蟲害時禁止撈割草)
(2)加深池水:若池中水草生長過快,應加深池水讓草頭沒入水面30公分以下,以抑制其生長。
(3)調節水質:水草“瘋長”的池塘,爛草及污物一般較多,且pH值較高,建議定期使用乳酸寶+六抗培藻膏,可維持良好的水環境。
(4)改良底質:對于一些水草較多的池塘,其底質易惡化,水體流動性差,因此定期使用增氧除臭性底改(黑臭凈或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可有效預防底部缺氧。
?卓越提醒:水草控制的好壞決定養殖的成敗。月底河蟹有一次脫殼,注意及時補充潑水多維+離子對鈣,補鈣固殼抗應激。
以上為《河蟹高效養殖12個月過程管控技術之1-6月養殖要點
上一篇:河蟹第三次蛻殼前管理注意事項 下一篇:做好河蟹“水癟子”病預防的幾點措施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