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每當電話鈴聲響起時,我就頭疼,為什么呢?因為我知道打電話給我的老板們有兩個可能:一個是,小周,有時間過來給我看看塘嗎,我塘水有點混......另一個是:小周啊,我有空嗎,給我送點藥過來......我就郁悶的不要不要的了,為什么不是:小周啊,我買了小龍蝦,你過來吃啊!這樣美妙的事情,咋就輪不到我呢?

開玩笑的
但沒開玩笑的是,我們的河蟹養殖老板很多的養殖習慣確實不對,具體有哪些不對,我給大家說開來,你比對比對。
清塘的時候,你用菊酯類清塘,然后用生石灰解毒,生成敵敵畏這樣的劇毒后釋放部分出來。結果是什么呢?嚴重的是蟹苗放進塘口就爬邊、上岸,死亡。稍微輕一點的就在蛻殼的階段體現出來,沒有使用菊酯類的會比使用的同期蛻殼提前10-15天。然后在一二殼體現的最為突出。蛻殼晚可能大家覺得還沒有什么,但同等管理,到賣河蟹的時候,數據統計下來,使用菊酯的總體產量會比沒有使用的低。什么意思,就是說除使用菊酯這個差異外,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使用菊酯的塘口產量要低一些。

然后就是放苗。放苗的時候,有的老板因為各種原因,在規格差不多的情況下,購買的價格有差異,導致的結果就是放苗時候就出現死亡或者完全不出現死亡,全年也看不到死亡,到年底的時候,無論規格還是產量都低,這就屬于來自苗種的差異。還有好多老板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我目前對河蟹苗種的了解,苗種的重要性超過50%,也就是說,苗種的重要性在整個河蟹養殖體系中,占據絕對統治地位。沒有優質的蟹苗,一切的一切都是鏡花水月。無論你的水和草有多好,都白費!所以,如果你連苗種都認識還在能拿便宜的就不拿貴的,那你能養好,真的不屬于管理,只能屬于運氣。但運氣這種不可控的不屬于我們長期盈利的考慮范圍。
而在放苗后就沒事了,不對,萬里長征才開始第一步。塘口的基建你知道它的重要性嗎?這幾年的養殖過程中,尤其是早期的河蟹養殖,興化的環溝在這兩年出現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為什么?這里限于篇幅的原因,不敢多說。強調的一點差異:宿遷泗洪的平底塘和興化環溝塘的差異不在后期的養殖,在于早期的時候尤其是一二殼的時候死亡量有完全的差異。差異最大的地方不在于苗種,在于成活率。這里涉及到一個水位深淺的問題,有時間可以單獨的和大家聊聊這個水位的差異帶來的河蟹養殖的差異。這里,基建的這部分課題太大,沒辦法給大家具體下來。

苗種后,就是飼料投喂,這是屬于全年的,不多提,但有一點,飼料不要局限在人工配合飼料,什么意思,就是說,河蟹本身屬于雜食性,所以在飼料上營養肯定沒有問題,但從餌料的活性物質上來說肯定是不夠的。河蟹的鮮味來自于不同餌料的組合,這和單純飼料的投喂是有差異的。而且,不同食物的組合結果就是河蟹的抗病性和生長性能要優異很多。說到這里,下一個就是水草的布局。
很多的老板說我種水韭菜,種伊樂藻。有問題嗎,沒有,只是說會管理嗎?有的老板說我伊樂藻會拉的,水韭菜我能割,可沒有幾個老板敢說伊樂藻能管的住,原因很多,不一一細說,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將伊樂藻的管理寄希望到用藥上就是找事干。水韭菜必須要足夠的B族維生素添加,才能保證河蟹不夾。而在水韭菜日益種植普遍的時候,問題也就隨之而來。水韭菜和伊樂藻和即將推廣的輪葉黑藻之間的優劣勢和種植間的差異帶來的變化和組合模式的差異將帶來更多的優勢,這個也可以在適當的時間里再給大家普及一下。
接著就是所謂的藍藻、腸炎、黑鰓、水腫、磨爪等等疾病。這些疾病只屬于結果,不屬于原因,為什么?舉一個列子,藍藻只是池塘水質惡化的表現,真正的原因人為的是飼料投喂過多;生物帶來的就是伊樂藻代謝停滯,氮轉化不足,就是這樣導致的。原因在這里。所以,以后遇到藍藻,問題就在這,不要再責怪說天氣什么的。
目前給大家說的就是這些,很多的老板說我一年怎們怎么樣,不是你以為的那樣。河蟹養殖是一個勤快活,需要足夠的思考和嘗試。不是麻將桌子和撲克牌上面能夠打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