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種養殖在蘇南已經非常普遍和成熟,以興化為主的蘇北等地苗種養殖越來越多,一方面為了自己使用“放心”,另一方面為了增加收益。確實有的苗塘產量高,價格高,每畝地的利潤在一萬元以上,但有的卻產量低,價格很低還賣不出去,這就不僅讓我們想到了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苗”。本章內容重在講解從大眼幼體到扣蟹的培育技術要點。
一、放苗前水體肥度的把握
放苗前池塘經過清塘、消毒,去除老苗和野雜以及有害菌,通過使用1-2次“碧水安”解毒后開始肥水、培蟲。這個操作環節的關鍵點是掌握池塘藻類與“蟲子”的生長周期。按照蘇北地區正常的溫度光照下,肥水產品應該在放苗前7天開始使用,到放苗時是輪蟲、枝角類、鹵蟲相對較多的時間點,為大眼幼體強化營養提供生物餌料(育苗場在蚤狀幼體Ⅴ期時通過投放枝角類強化營養)。
需要注意的兩個環節是:
1.肥水產品的選擇---低氮高碳的肥料,防止肥水過程中產生較高的亞硝酸鹽。推薦使用“肥水肽”肥水,在放苗前定期檢測水質指標。
2.“蟲子”沒有培養起來怎么辦?如果天氣變化大,或者沒有掌握好時間導致“蟲子”沒有培養起來,在放苗前后可以使用“利餌多”,一方面培蟲,一方面直接供大眼幼體食用。

二、水草如何搭配
苗塘水草以水花生為主,適當搭配伊樂藻,伊樂藻的主要作用是前期提供溶氧,附著蛻殼,所以數量不要過多,早期伊樂藻數量過多會導致水體溶氧過飽和,易發“氣泡病”也就是“飛機苗”。關鍵點是注意水草密度和水位。苗塘水花生后期的密度控制以及如何防止懶苗是很大的一個操作點,以后會著重講解,這一個技術點就拉低了我們每畝地接近100斤的產量。
三、如何提高苗種成活率
“白仔”價格根據親本的不同,營養的強化程度而不同,總之是一分錢一分貨。那么“白仔”到塘口后如何提高成活率呢?關鍵點是:緩解兩個應激、一個營養強化。
1.運輸應激:“白仔”經過運輸如果再趕上天氣不好(2017年很多老板放苗時降溫下大雨),很容易導致應激反應大,輕則體力不好影響吃料,重則直接沉底。建議在方苗后及時潑灑“激活”,緩解應激。
2.溶氧應激:有增氧管的塘口方苗前兩天就要開增氧泵增氧曝氣,一方面補充溶氧,一方面將池塘的有害氣體和多余的溶氧爆出,防止“缺氧”和“氣泡病”。沒有增氧管池塘永遠體會不到蘇南師傅全程增氧700斤/畝產量的感受,增氧決定產量!如果沒有增氧設施那就在放苗前后2-3天干撒“底加氧”增氧,盡可能的減少溶氧應激。
3.營養強化:大眼幼體變態前可使用“利餌多”投喂,每天投喂3次。也可配合“破碎料”使用。變態后使用“利苗多”配合顆粒料投喂,沒8斤飼料加2斤“利苗多”。變態后2-3天使用“優肽”防病,防止弧菌感染導致吃料少。
還有一個提高苗種成活率的因素就是塘口結構,通常養成蟹需要開溝田面上種草,但蟹苗塘口就不太適合這種結構了,苗塘更適合平底塘或者“鍋底”塘育苗。如果你已經常年開溝養苗,建議放苗時將田面的水位加到20-30公分,再放苗。

(平底塘,鋼絲線上部增氧管道拍攝于昌榮)
總結:要打造“品牌苗”所需要的工作還有很多,除了優秀遺傳性狀的親本,還包括后期的投喂馴化、防病防蟲(目前在育苗場的水質檢測中大部分苗塘里都有弧菌感染)、蟹苗體質等等影響因素,在后面的養殖過程中將逐步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