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4月19日,蘇北地區河蟹第一次蛻殼接近尾聲,今年河蟹一殼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1)第一殼蛻殼比去年遲。這個與放苗早晚有關,去年多數養殖老板在正月十五左右就已經放苗,今年放苗整體延后,在二月上旬大部分才放苗。
(2)第一殼翻倍率不明顯。蛻殼前后河蟹大小相差無幾,幾乎看不出來有增大。
(3)蛻殼高峰期枝角類大量繁殖。由于今年放苗遲,到了河蟹第一次蛻殼的時候正好遇到了枝角類繁殖的高峰期,白天可見池塘水體白濁,晚上用手電筒照射水面可見大量小白點(枝角類)在水中游動。

水體略有白濁
蛻殼高峰期殺蟲風險較高,一般都是采用燈光誘捕。


燈光誘捕的優缺點很明顯,優點就是對河蟹沒有任何毒副作用,缺點是移動不方便,誘捕范圍受限。
(4)吃食量不穩定,高低起伏。河蟹是變溫動物,攝食量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

圖示最高氣溫、最低氣溫、攝食量變化圖
上圖可以看出來兩個情況:①河蟹攝食量與氣溫變化密切相關,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隨著溫度的下降而下降;②河蟹一殼過后(蛻殼高峰在16日之前結束),隨著溫度的上升,攝食量并沒有超過蛻殼前,暫時推斷可能是蛻殼成活率不高導致攝食量沒有上來,還需要進一步跟蹤調查確認。
(5)青苔爆發。大部分塘口青苔在不嚴重的時候養殖老板就采取了措施,有效的遏制的青苔爆發,少數塘口管理不善,青苔瘋長,完全覆蓋住了水草,導致水瘦、水難肥。

青苔爆發
來源:水產熱點(Shuichanredian)
作者:卞會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