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泰州海大范強李永超司濱
早春3-4月份,蟹苗從苗池轉塘至成蟹塘后,常見河蟹上岸的現象,經過市場調研發現,約有6成左右的塘口放苗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岸、溜邊現象。

上岸現象
如果頻繁上岸的原因沒有搞清楚,沒有不及時有效處理,將會嚴重影響河蟹苗種的成活率,給養殖帶來不必要的損失。那么,為什么早春的蟹苗一言不合就上岸?總的來說河蟹上岸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1、環境突變造成的應激
①轉塘應激
由苗池轉塘至成蟹塘,生存環境的突變,需要度過適應期,期間會出現恐慌不安等癥狀。
②陰雨天應激
特別是池塘水淺、水質清瘦時,緩沖能力弱,當如天氣多變,造成水環境各項指標波過大,就出現上岸現象。
③缺氧應激
突然變暖的夜晚,易出現缺氧應激。這是由于早春水淺,蟹塘水體較小,溶氧量有限,晚上只能靠水體對流將表層氧氣帶入水體。氣溫變暖的夜晚會導致水體上下對流消失,切斷了水體溶氧的來源導致缺氧。另外,氣壓低的夜晚,水體中氧氣往外擴散,也會導致水中缺氧。

早春夜晚密度流示意圖
2、中毒現象
①水質毒素
外河道水源條件污染嚴重,水體毒素(水渾、氨氮亞鹽等水質指標超標等),水體解毒不徹底或解毒產品性能不佳導致余毒殘留等水質問題,河蟹上岸多出現在上風口處;
②底質毒素
a、清塘藥物毒素殘留嚴重;
b、底質惡化,有機質及泥皮毒素的大量釋放。

螃蟹中毒時的撐爪、掉爪現象
3、如何區分中毒上岸還是應激上岸?
①上岸時間
應激上岸一般發生在夜里,白天少見;中毒上岸即使是白天螃蟹也不下水。
②螃蟹反應
中毒現象的螃蟹反應遲鈍,并出現撐爪、掉爪現象。應激反應的螃蟹一般反應敏捷,遇燈光、聲音迅速逃跑。
4、應對措施
①環境應激
絕大多數由于水質清瘦引起,建議使用泡肥方案(藻生元10畝.米/桶+黑精靈10畝.米/包)肥水,特別是陰雨天之前肥水,可使水環境保持穩定,陰雨天不渾濁,減少對蟹苗的應激。已經出現應激上岸的塘口,立即潑灑201和應激靈,用量均為4-6畝.米/瓶,粒粒氧2-3畝/包,可有效緩解上岸的情況。
②中毒現象
首先應當立即排出毒水,大量引入新水。這時候不要考慮換水造成的應激,降低毒害才是首要措施。過水2-3次后,使用底倍健1-2畝/包解底毒,201使用3-4畝/瓶解水毒,連用2-3次可有效緩解螃蟹中毒上岸現象。
來源:海大農牧(微信號:haid0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