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力偉超2005年畢業于淮海工學院水產養殖專業,十余年來全心致力于河蟹養殖技術,足跡踏遍蘇州、無錫、常州和興化等江蘇河蟹養殖主產區。多年的塘口一線技術服務鍛煉了他過硬的實戰技能,沒有高談闊論,只有平實的語言,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根本。朋友圈里也親切的稱呼他為“老力”!

千江水有千江月,萬口塘有萬種渾!
河蟹養殖前期,在氣溫還沒有升高時,“水渾”現象是我們在塘口服務遇到最多的問題。很多養殖戶朋友一見面就直接問我“水渾了,有什么辦法?”。如果說是在五六年前,我會直接回答:培一下藻,再補些菌就可以了。但是這幾年由于養殖環境的惡化和氣溫的下降,造成池塘內枝角類和橈足類急劇增多,水渾問題處理起來就要謹慎許多。一般情況下我的回答是:到塘上去看看具體情況吧。這樣才好拿出具體方案。
其實前期的水渾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一對矛盾!水體的凈化負荷和池塘的凈化能力,而這對矛盾之中又有很多的變量組成,所以如果想達到對癥下藥就必須掌握好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先來說說水體的凈化負荷:簡單點說就是各種雜質,有機的也好,無機的也罷。有的朋友可能會問:小蟲子多水也會渾濁呀,那它也應該屬于凈化負荷。其實池塘中小蟲子多和水體渾濁并無直接的因果關系,相信大家都見過滿塘的小蟲子,可是水色依舊一清到底的池塘。
這是為什么?當水體中有充足的藻類且水草活力好時(藻類和水草之間的關系有機會單獨和大家交流),小蟲子就以藻類為主要食物來源;而當藻類被消耗殆盡后,小蟲子就會尋找新的食物來源——有機雜質(大米白面沒得吃,樹皮草根也湊活。)。什么地方有機雜質最多?池塘底部。這時小蟲子尋找食物的行為引起的后果就是把水攪渾了。
再來講講水體的凈化能力:三個因素決定了水體凈化能力的高低——菌相、藻相和水草。具體的凈化能力以我的經驗按照由弱到強排序:泥皮、青苔、有益菌類、藻類、水草。而這凈化能力的順序就是我們處理水渾問題時選擇哪種方法的依據。
其實處理水渾問題無非作好兩點工作,開源節流。開源:如何增加水體的凈化能力。節流:如何減少水體的凈化負荷。
下面通過一具體實例來介紹下:
2017年3月26日,興化永豐的經銷商張老板邀我過去,并介紹說有一個養殖戶的塘水已經渾了一段時間了。之前也用了很多辦法,殺青苔,肥水等等,但是效果都很差。養殖戶很焦慮,現在水草上已經很臟了,在這樣下去恐怕水草很難保得住!
通過張老板的介紹,我意識到這是個棘手的問題!
當來到問題塘口,經過一番觀察,卻如張老板所說,水渾,草臟!詢問了養殖戶之前的用藥情況,發現常規方法他都用過了,沒見效果,心下決定,要對池塘進行徹底的勘查和仔細分析!


測量水體指標:pH為8.4,氨氮和亞硝酸鹽都只是略有顏色,可以確定水體里小蟲子并不多,詢問養殖戶,得到肯定答復。
鏡檢水體:藻類數量很少,有機雜質偏多。
檢查水草:這幾天溫度有些回升,光照比較好,大多數池塘中伊樂藻草頭已發紅,出現生長跡象。而這個塘口的伊樂藻只有少許的草頭發紅,多數被污垢覆蓋,出現萎縮現象。
巡察池塘:發現泥皮很多,問題嚴重。
綜合以上數據,把我的分析結果與養殖戶交流。
我說“通過水體指標能反映出小蟲子并非水渾的原因,而水瘦和水草活力太弱才是水渾的主因。之所以你通過肥水方式效果甚微,是因為你池塘里的泥皮數量太多,把肥效都吸走了,而泥皮的凈化能力很差,所以水體很渾濁”。這位養殖戶朋友深深的點了點頭說:“有道理!怎么弄?”
我接著說:“想徹底解決問題要分三步,咱們先走兩步,你感覺有效果咱們再走第三步。”
“哪兩步?”養殖戶急切的問。
“第一步,解決泥皮問題,水底雙清一包三畝。”我說。
“昨天剛用過。”養殖戶講。
“那我們直接第二步。”我看了看天氣預報,“明天和后天都是晴天,你這四十畝塘,環溝十畝左右。明天蟹草活綠肽每瓶兩畝,抑苔壯草菌每包兩畝,水草上多撒。”
第五天回訪,水質清新,泥皮消失,伊樂藻開始生長,葉片清爽。

養殖戶很熱情的招待我,并詢問“你說的第三步是啥呀?”
“培菌培藻”我說:“氨基活綠爽加AOK聚藻素每組十畝,把效果鞏固住。”
“好!都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