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如何正確放苗,提高蟹苗成活率
編輯:徐金豹 時間:2018-06-12 瀏覽:
有的池塘放苗后蟹苗爬邊、上岸,有的池塘前期未見死蟹,但到了后期卻沒有產量,回捕率低。這都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影響了蟹苗的成活率和回捕率?答案就是放苗方法,正確的放苗方法是提高成活率和回捕率的重要因素。下面就此提出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放苗準備
1、加深水位
放苗前水位不應低于80-90cm,水位越深,水體越穩定,且更利于低溫期的肥水;水位越淺,受到天氣影響就越大。水位深,可減緩晝夜溫差變化對水溫的影響,減小對蟹苗的應激,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水位深,池底光線弱,青苔不容易生長;水位深,可以減少水體渾濁、白濁帶來的影響。
2、徹底解毒
清塘、殺野雜魚等藥物的殘留,及池塘中各種毒素和化工廢水的污染,都可以直接影響蟹苗成活率,嚴重時會引起蟹苗打洞、上岸、甚至死亡。所以徹底解毒是重中之重,建議放苗前7天左右,全池潑灑“碧水安”,用量10畝/瓶。
3、肥水下塘
水肥后,不僅能夠培養水草、藻類,有效控制青苔生長,而且水肥的池塘水質穩定,蟹苗適應快,有利于提高成活率。肥料的選擇則尤為關鍵,最好具備全溶解、營養全、易吸收、不生蟲、無污染等優點,因此可溶性有機肥為最佳選擇,如“肥水肽Ⅲ”。在放苗前5-7天將水肥起來,早期溫度低,肥水需多次多量才能達到效果。放苗后也需多次追肥,穩定水質。
二、放苗方法
放苗方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吐水”、恢復體質和減少應激。蟹苗,尤其是外地苗,經過長途運輸后體質下降,直接放入塘里應激大,易容易出現上岸、爬邊等現象。若放苗時遇到天氣不穩定或下雨時,常常造成大量死亡。
建議:①蟹苗先放于塘邊適應氣溫;②使用池水淋灑或浸泡蟹苗3-5分鐘,反復2-3次,使其吐出胃、鰓上面的泥巴或雜質,適應水質;③每80斤蟹苗使用1包“LY-生命素”+1包“激活Ⅱ”,浸泡10分鐘恢復體質,過后可將浸泡液潑灑于池塘;④將蟹苗放到塘邊淺水區,讓其自由爬行,剔除活力差的。
三、注意事項
①傳統的消毒方法常使用食鹽、碘制劑、高錳酸鉀等消毒劑,對蟹苗刺激較大,常常雪上加霜,影響成活率,所以不建議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劑。
②放苗后應及時投喂。大部分蟹苗在運輸前都不喂食,體質較弱,所以建議放苗后第5天開始投喂,以開口料、魚漿為主,恢復體質,提高抵抗力。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