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地區河蟹放苗快一個月了,眼看就要開始第一次蛻殼,但氣溫一直偏低。經常聽到養殖朋友說到“剩料太多,吃不完”、“這兩天冷,不喂了,喂了也不吃”、“飼料在水里都發霉了”等吃料不好的情況。在實際的跑塘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甚至有些池塘1萬只蟹苗兩天都吃不完1斤飼料。
眾所周知,吃料不好必然影響河蟹在蛻殼過程中的成活率。但是河蟹屬于雜食性動物,除飼料投喂外,池塘中生物餌料也是其攝食來源,這樣不經引起我們許多的疑問:
1、河蟹食線到底怎么樣,即河蟹吃食情況通過腸道怎么判斷?
2、白天和晚上都看不到蟹苗,我應該往哪里投喂飼料?
3、喂魚和喂顆粒料,兩者如何權衡?
4、影響河蟹攝食的因素有哪些?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開始在池塘展開實地調查。抓螃蟹首先要對池塘的深度、塘底的土質、淤泥情況以及投喂地點了解清楚,才好抓到螃蟹。如果對這些情況不了解,可能還真抓不到!

使用平口撈網抓螃蟹

第一網沒有撈到東西

這一網撈起十幾只螃蟹
這次一共走訪十幾口池塘,通過調查各池塘情況總結如下:
1、半數以上的螃蟹食線不好,腸道不飽滿,有的僅后腸有食。
2、吃魚的池塘蟹苗腸道好于吃飼料的池塘。
3、深水處容易抓到螃蟹,也就是說大部分螃蟹喜歡待在深水區域。
4、有一定淤泥的池塘,螃蟹打洞淺,更容易抓到螃蟹,吃食受溫度影響不大。黃泥板的池塘,螃蟹喜歡在松軟的地方打洞,而且打洞深,不好抓到螃蟹,吃食受溫度影響大。
5、水體透明度大且水淺的池塘吃食受溫度影響大。
綜上所述,早期河蟹吃食受溫度、餌料適口性、池塘條件、投喂方式等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我們建議:
1、深水處投喂飼料,更容易被河蟹攝取。
2、第一次蛻殼前,河蟹吃什么就喂什么,保障第一次蛻殼的成活率。蛻殼高峰期過后,可使用飼料馴化轉換。
3、晴天、陰天都要投喂,可適當降低陰雨天投喂的量,盡量不要中斷投喂。
4、水淺且清的池塘可以通過加水和培藻肥水的方法延長吃食時間。
5、黃泥板以及膠泥板的池塘及時加深水位,防止河蟹打洞過深不出來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