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殼時間介紹:
1、目前大部分塘口已經零星看到小的在脫殼,說明脫殼已經拉開序幕。
2、第一殼的高峰期應在4.3-4.8。
3、第二殼的高峰期應在4.25-4.30
(根據這個時間推算,常規的補鈣消毒工作可以用到火候上,讓產品發揮最大效果)

影響河蟹第一殼脫殼早晚的主要因素
①蟹苗大小(同環境,較小的脫殼早);
②池塘水位深淺(同規格,水淺的脫殼早);
③池塘水草的多少(青苔、水草多的池塘,脫殼晚);
④水體肥瘦(同規格,水瘦的池塘脫殼早);
⑤放苗早晚(同規格,早放苗的池塘脫殼早);
⑥清塘藥殘(同規格,藥殘重的脫殼晚)。

影響脫殼的因素主要有:
①水質受污染(如藥殘),溶氧較低,會造成脫殼困難,如掉腳;(外河水質不差進水后需解毒)
②餌料不足或營養積累不夠,河蟹體質差會造成脫殼不遂;(維生素微量元素的補充最好通過拌料,吸收好,成本低)
③河蟹脫殼時,水草少往往會影響脫殼,脫殼蟹易被蠶食;
④水體中微量元素(如鈣磷鎂硒等)不足,會影響脫殼,易出現雙層殼、軟殼蟹;(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最好選分開包裝的產品)
⑤當河蟹身上有藻類、纖毛蟲寄生,磨爪,甲殼潰瘍等時,會造成脫殼不遂甚至死亡。(如果苗子磨爪多,第一殼脫殼會損失很多,根據情況考慮補苗)

脫殼期哪些工作要做好,哪些工作不能做:
1、勤于巡塘,及時關注蟹塘脫殼情況;
2、脫殼高峰期及時補鈣補能量防細菌病;
3、保持水體穩定,不出現大的變化;
4、根據水色適時肥水;
5、脫殼開始投喂飼料添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高峰期可全池潑灑;
6、確定外源水沒有問題方可進水(根據水色或帶水樣到店檢測后判定);
7、禁止殺蟲、殺青苔等,可考慮燈光誘捕蟲子及用遮光類產品控制青苔。
8、注意定期檢測水質指標,協助判斷水質情況。
9、水清蟲子多的塘口,不要著急肥水,越肥越亂。暫時不用管它,只需要為螃蟹加強營養即可。
10、水有一點小渾,有蟲子但不多,藻類偏少的塘口,用燈光誘捕控制蟲子繁殖,適當加水,適當肥水即可。
11、剛殺過青苔的塘口,先解毒、再肥水,脫殼期青苔只能控制不能殺。
12、塘口有問題,自己拿捏不準,及時到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