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蝦、蟹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加上由于放養密度過大,池水過肥,水質惡化以及殘餌沒有清除等原因,導致近幾年蝦、蟹的固著類纖毛蟲病呈暴發趨勢,對蝦、蟹養殖業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蝦蟹固著類纖毛蟲疾病也是八月份常見疾病之一,該類纖毛蟲是以細菌或有機碎屑為食,并不直接入侵宿主的組織或器官,僅以宿主的體表和鰓作為生活的基地,因而屬于共棲生物。它們共棲在蝦蟹生活史的各個時期,共棲數量不多時,肉眼看不出癥狀,危害也不嚴重,在宿主蛻皮時就隨之蛻掉,但數量很多時,危害就非常嚴重。
固著類纖毛蟲病的病原體最常見的為聚縮蟲、單縮蟲、微孢子蟲、吸管蟲、累枝蟲和鐘形蟲等。它們都屬纖毛蟲類,以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或寄主表皮細胞的碎片為食,并不直接侵害宿主的組織,而只是以宿主作為其附著生活的基地。
一、發病癥狀
1、纖毛蟲附著在蝦蟹的體表、附肢的甲殼上和成體的鰓上,甚至眼睛上,在體表大量附生時,肉眼看出有一層灰黑色絨毛狀物。
2、在幼體時常出現在頭胸甲附肢的基部和幼體的尾部,在成蝦則常出現在鰓上和頭胸甲的附肢上,感染嚴重的蝦,鰓絲上布滿了蟲體,且經常與絲狀細菌和其他原生動物同時存在。
3、在蟲體之間還黏附一些單細胞藻類、有機碎屑和污物等,肉眼看上去鰓部變黑,所以也被稱為“黑鰓”。
4、顯微鏡下檢查時,發現鰓本身的組織并不變黑。外觀變黑是蟲體和污物的顏色。
5、患病的成蝦或幼體,游動緩慢,攝食能力降低,生長發育停止,不能蛻皮,就更促進了固著類纖毛蟲的附著和增殖,結果會引起宿主的大批死亡。
二、危害
1、該病可危害河蟹幼體及成蟹,對幼苗池的河蟹幼體危害較大。該類纖毛蟲隨水流進入育苗池,即會很快在池中繁殖,造成幼體的大量死亡。成蟹受此病感染,即使不死亡,也會影響其商品價值。
2、蟲體和污物阻礙了水在鰓絲間的流通和鰓表面的氣體交換,降低了對蝦對缺氧的耐受力,很容易發生窒息死亡。
3、如果這些群體與絲狀菌同時發生,其致病性就會得到增強,特別是在蝦、蟹的鰓絲上附著,會影響鰓絲對氧氣的交換,使蝦、蟹對缺氧的忍耐力下降。
4、當大量蟲體寄生在蝦體、鰓、附肢時將會妨礙蝦、蟹的正常呼吸、游泳、攝食和蛻殼機能。當水中溶氧稍有不足時,可引起蝦、蟹的大批死亡。
5、輕者病蝦活動能力下降,不攝食、不蛻殼,生長緩慢,影響鰓的呼吸,重則與細菌性疾病并發,引起蝦的死亡;成蝦感染寄生蟲后體表粗糙,體色不正常,影響銷售價格。
6、蟹被固著類纖毛蟲附著時,除復眼、口器外,病蟹的鰓部、頭胸部、腹部和四對步足都有大量纖毛蟲附生,僅有少數河蟹為局部少量寄生。被纖毛蟲附生后的河蟹體表污物較多,活動及攝食能力明顯減弱。
三、如何預防
1、保持水質清潔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在放養前盡量清除池底污物,并徹底消毒,放養后經常換水。
2、育苗用水采取嚴格的砂濾和網濾外,可用10~20mg/L的漂白粉處理,處理一天后即可正常使用。
3、鹵蟲卵孵化時注意消毒,沖洗干凈后再入池孵化。育苗期投喂鹵蟲幼蟲時,可先鏡檢,若發現固著類纖毛蟲附生時,可用50~60℃的熱水浸泡5min左右,將纖毛蟲殺死后再投喂。
4、投喂的飼料要營養豐富,數量適宜,盡量避免過多殘餌沉積;同時通過經常換水、控制適宜水溫等措施,創造優良的環境條件,以加速蝦蟹的生長發育,促進其及時蛻皮。
5、若共棲纖毛蟲數量不多,可不必治療,只要按上述預防措施促進蝦蟹生長發育和蛻皮就會自然痊愈;若固著類纖毛蟲數量很多時,應及時治療。
6、對于發病的蝦蟹幼體,通過改善餌料、加大換水量、調整適宜水溫促進幼體蛻皮。
四、治療方法
1、有條件的先換注新水,然后遍灑福爾馬林,每立方米水體用25克,第3天遍灑三氯異氰脲酸(也可用季銨鹽類消毒劑),每立方米水體用0.2克。
2、每立方米水體用福爾馬林10~25克或用硫酸鋅3克,全池潑灑。
3、每立方米水體用高錳酸鉀0.5~2克藥浴,連用3天。
4、養成期疾病的治療:可用茶粕(茶籽餅)全池潑灑,濃度為10~15mg/L。茶粕中含有皂角苷,可促進蝦蟹蛻皮。待蝦蟹蛻皮后,大量換水。
五、注意事項
纖毛蟲病易與著毛病、水霉病相混淆。其主要區別為,患纖毛蟲病的河蟹體表在清水中可見黃綠色或棕色的絨毛;著毛病為蟹體表附著綠色水綿絲狀物質;水霉病是灰白色棉絮狀茵絲,茵絲末端有球狀孢子或由孢子聯成的黑色菌體。
【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鄭露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