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幼蟹和成蟹加強營養是關鍵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隨著氣溫的逐步下降,河蟹銷售市場日趨火爆,蟹農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盡早抓蟹干塘,進行池塘準備,在年前購進蟹種放入池塘;二是進行河蟹屯養,押后銷售時間等待更高的價格,部分養殖戶甚至會將河蟹屯養至春節前后再出售。不管何種銷售模式或養殖規劃,均需面對冬季河蟹損傷和安全越冬等問題,尤其是幾年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嚴冬。
越冬管理的核心是餌料營養,底質和水質管理,疾病防控等。根據研究和統計觀察表明,河蟹在低于10℃時基本不攝食,活動減弱,水溫高于10℃時少量攝食,隨著水溫升高至16℃以上時,基本可以正常攝食。但幼蟹的越冬管理和成蟹的越冬管理仍存在較大的差異。下面分別就幼蟹和成蟹的越冬提出以下幾點管理意見。
一、幼蟹越冬管理
1. 放苗前進行池塘消毒和水體準備。
在河蟹捕撈上市完畢后,要對池塘進行清整,清除池塘內的雜魚老蟹,殺滅病原性生物,可先后使用生石灰150kg/畝和茶籽餅20kg/(畝·米水深)進行消毒和殺滅野雜魚。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整塘翻塘曬塘等操作,充分改善塘底環境,為來年的養殖打好基礎。
放苗前,氣溫適宜的情況下要適當進行培藻種草等操作,為蟹苗放養和越冬營造良好的環境。放苗前兩小時可以在池塘中潑灑抗應激產品減小河蟹入池的應激。
2. 選擇優質的蟹苗。
優選當地優質蟹苗或來源可靠的蟹苗,因為當地蟹苗更容易適宜當地的水質、氣候環境。剔除早熟蟹。要求蟹苗十肢完整,外殼干凈,肝胰腺顏色良好,食線清晰,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在秋季對蟹苗進行營養強化,以便積累足夠的營養進行越冬。
在放苗前或放苗后一周可使用適當濃度的碘制劑進行蟹體或蟹塘消毒,避免病菌帶入和滋生。對于兩湖地區外購蟹苗來說更要對種質和質量全面的考察和鑒別。
3. 在天氣適宜時進行營養強化。
越冬后蟹苗的營養積累程度和體質是第一次蛻殼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初冬或早春時節,當水溫高于10℃以上時應根據河蟹的活動情況適當投喂優質配合飼料,在低溫季節對蟹苗進行不間斷的營養強化。
確保河蟹安全越冬的同時順利蛻好第一殼。
4. 嚴格防控病害。
根據實踐經驗,秋冬季蟹種纖毛蟲寄生及附著藻類發生偏重,越冬前應選擇在晴天中午防治纖毛蟲1~2次,用藥時注意避開幼蟹蛻殼高峰期,同時適時對池塘水體進行定期消毒,改良水質。
5. 加強越冬管理。
保持冬季蟹種池水位穩定,及時添加新水。下雪或水面結冰后及時采取人工破冰、注水等措施,防止蟹種缺氧或受凍。
二、成蟹越冬管理
越冬前營養強化。
根據河蟹的發育程度,越冬前應選用合適的飼料對河蟹進行營養強化,確保河蟹在越冬的營養。發育良好的河蟹,可使用以粗餌料為主的飼料,避免河蟹營養積累過多而爆膏死亡;發育不足的河蟹,應使用以優質精料為主的飼料,確保其性腺發育和肝胰腺營養積累。
 
注意水質和底質調節。
河蟹喜歡清新的水環境,因此應保持水質清新,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在河蟹越冬池提前種植水草。如果是在養殖池塘原池越冬,應注意底部環境的改良,因為經過一年的養殖后池底會沉積較多的有機質和有害物質,可加強底部增氧和使用改底產品進行底部改良。
 
疾病防控。
秋冬季蟹種纖毛蟲寄生及附著藻類發生偏重,越冬前應選擇在晴天中午防治纖毛蟲1~2次,避免引起河蟹死亡或影響上市。
日常管理。
在秋冬季節,是河蟹生殖洄游的時期,因此在屯養越冬時要加強巡查,注意放逃,同時防盜、防敵害。
捕撈上市。
根據市場價格和河蟹越冬狀況,適時捕撈上市。在水溫低時,可使用沖水等方式加強河蟹活動,方便捕撈。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