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大岡鎮戴伙村丁桂年,流轉土地160畝挖池養蟹,在技術指導員的精心指導下,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在天氣條件和市場變幻莫測的情況下,連續3年獲得畝效益超4000元的好成績,成為全區的“養蟹狀元”和“致富能手”受到市、區表彰,在他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下,周邊20多個河蟹養殖戶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現將其經驗介紹如下:
一、選址建池,設施配套
在蟹池選址時,首先要考慮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周圍不能有對河蟹養殖可能造成威脅的工業、農業、城鎮生活、醫療廢棄物等污染源,水質經檢驗符合國家漁業用水標準(《漁業水質標準》GB/T18407.4)和《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NY5361-2010。新建蟹池要求東西向,長方形,單只池面積最好50~80畝,蟹池設有深水區和淺水區,采取四周挖溝(俗稱“環溝”)筑堤,開挖成深水區水深達1.5米、淺水區1米的提水養蟹池。蟹池坡比1∶2.5為宜,排灌系統要配套,進排水要分開。防逃、防盜設施牢固。方法是:在池埂內側用密眼網加硬塑料薄膜倒檐建第一道防逃網,網底用石籠固定埋入土中,上口高出最高水位0.5米;在池埂中間用鈣塑板建成第二道防逃墻,土下部分0.3米,土上部分0.5米;為防外來人員進入和防盜,還需在池埂外側再建一道攔護網。同時配套抽水機泵和微孔管道增氧設施,有條件的可安裝在線監測、物聯網技術應用系統。
二、栽種水草,投放螺螄
蟹種放養前將蟹池用網圍起2/3面積,將伊樂藻、輪葉黑藻和苦草等3種水草穿插種植。2月底在深水區或環溝中栽種伊樂藻,采用切莖分段的方法扦插種植,每畝用種40~50千克,行間距為3米×4米;3月底在蟹池中間播種苦草,草種需浸泡3~5天,搓凈外皮催芽至種子發白后,加少量塘泥兌水沿淺水帶均勻灑播,每畝用種0.10~0.25千克;輪葉黑藻在3月份播種其芽苞,每畝用種0.5~1.0千克,按行、株距0.5米將芽苞插入泥中,或拌泥撒播。螺螄投放時間在2─4月,適應蟹池環境后在4─5月開始繁殖,仔螺螄是蟹種第一次蛻殼最適口的餌料,所以投螺時間宜早不宜遲。投放時先將螺螄洗凈,用強氯精或二溴海因等藥物殺滅螺體上的細菌及原蟲。每畝投放鮮活螺螄250~300千克,均勻撒在淺水區。也可分兩次投放,6─8月再補投150~250千克,兩次投放能防止一次投放量大,造成前期水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而影響河蟹的生長。
三、選放蟹種,套養魚蝦
為防外購蟹種規格、質量得不到保證,蟹種宜自育自養。蟹苗要到親蟹來源正宗、規格(親本雌蟹150克/只、雄蟹200克/只以上)較大的良種場選購,培育期間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切忌濫用藥物造成蟹種肝胰腺等器官損傷。蟹種放養時間為2─3月,規格以每千克140~160只為最好,放養時需經嚴格分揀,同一池塘放養的蟹種規格必須一致,如規格懸殊較大的蟹種放入同一池塘中,會出現蛻殼不同步,導致相互殘殺現象,回捕率低。放養密度控制在800只/畝左右。為提高蟹池利用率,根據共生互利的生物學原理,蟹池中套養少量青蝦、鱖魚、鰱魚、鳙魚等品種,可提高養蟹經濟效益和規避市場風險。一般在3─5月每畝套放抱卵青蝦0.5千克,鱖魚5~15尾,鰱、鳙魚50尾左右。
四、精準投喂,調控水質
河蟹飼料有池中的水生動物、螺螄和水草等天然餌料,人工餌料以全價顆粒飼料為主,適當搭配小雜魚、玉米、小麥等。全程飼料喂要把握“度”,過精、過多喂料帶來的后果是蟹運動減少、殘餌腐爛、敗壞水質、水草爛根、溶氧降低、藍藻暴發和蟹病多發。精準投喂要抓住第1次蛻殼前、高溫季節期間和最后1次蛻殼前后3個關鍵期。當水溫上升到8~10℃時,用新鮮小雜魚投喂開食,投喂量為在池蟹種體重的2%~3%;從5月份開始投喂顆粒飼料,日投喂量從3%逐漸增加到8%;高溫季節,投喂蛋白質含量為32%~38%的顆粒飼料;8月下旬,日投量為8%~10%,適當補充小雜魚和玉米等,投喂時間為下午5─6時。水質調控包括水位和水質調節,蟹池水位應掌握3月份水深0.3米,以后每月增加0.1米,至9月份池水達到0.9米,如遇持續高溫最高水位可增加到1.1米以上。蟹池水質以鮮、活、嫩、爽為目標,保持透明度0.3~0.5米,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8,氨氮不超過0.2毫克/升,亞硝酸鹽在0.02毫克/升以下。
五、加強管理,控制蟹病
首先要清好塘,蟹種放養前抽干池水曬塘15~30天,然后每畝用生石灰100千克溶化后兌水全池潑灑,7天后抽掉池水,然后經過濾注入新水0.2米左右,每畝用0.5千克強氯精全池潑灑。其次要管好水,6─9月,每隔10天施用一次生物制劑調節水質,每隔5天施用一次底質改良劑改善底質,平均每月調水、改底7~8次,促進蟹池水體及底部有機物降解。第三要護好草,根據水草長勢,適時采取刈割的方式,4月下旬至7月上旬割除伊樂藻上半部分,將其控制在水面以下0.15米處,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草要及時撈除。第四要殺蟲消毒。4月底至5月初,用硫酸鋅等藥物殺纖毛蟲1次,相隔1~2天后,使用溴氯海因或碘制劑進行水體消毒,并用中草藥制成顆粒藥餌,連續投喂5~7天,做好預防工作,防止病害發生;梅雨結束高溫來臨之前,再用藥物進行1次預防,控制高溫期病害發生;9月中旬結合水體消毒和內服藥餌,補殺纖毛蟲。養殖期間定期抽樣檢查,發現有蟹疾病征兆時,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把握市場,適時上市
成蟹尤其是大規格蟹在中秋節和國慶節前價格都較高,“兩節”過后都有一個降價過程,因此,在管理技術措施上要使池中蟹在“兩節”前達到膏肥、黃足、殼硬的標準,視河蟹市場行情,適時適價上市銷售。
七、投入產出,效益分析
投入:苗種(蟹種130000只、蝦種、鱖魚種、鰱鳙魚種、草種),飼料(顆粒飼料、螺螄、玉米、小雜魚),水電費,藥物,工資,土地租金,利息及其他。產出包括成蟹,青蝦,鱖魚,鰱鳙魚。
鹽都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宋長太孫亞州陳萬友